第2章 形势变了 (第2/2页)
事实上,左中棠在西域的大军,已经用上了钢铁厂生产的武器和食品厂生产的罐头了。凭着这些先进而且充足的装备,黛青朝廷军对阿古柏叛军的打击可以说是势如破竹,所以战场上捷报频传。而这,尤其让西慈看见了翻身的希望。
“等老娘的军队强大了,老娘就跟你们这些臭洋鬼子翻脸。到时候,也打到你们的京城,皇宫,逼着你们签订屈辱的条约。哼。”当然,这只是西慈心里的想法,是不能公开直接说出来的,否则就显得太小气了。
但是同心同德,中兴黛青的话,是可以说的。对于奕譓、左中棠等有功之臣的嘉奖,也是应该的。
而更重要的是,要将新的制度和模式发展起来。这就涉及到用人的问题。
奕譓和左中棠肯定是要得到更大的重用,但他们只是顶层的权力分配,奕譓对权力没有太大要求,只求在生意上有更多方便就满足了。而这也正是西慈想要的。左中棠在乎的就是西北防务,此时正值罗斯国在西部边境遭遇事务,所以才能这么顺利的收复西域,平定阿古柏。可是一旦罗斯国平定了西边,肯定还要回过头来对付东边的黛青。而黛青与罗斯边境绵延近万余里。左中棠对此事甚为忧虑,西慈便索性给他加了一大最顶级的高官头衔,让他顶着这堆头衔去专门防卫罗斯国。此举不费朝廷一力,而又大慰左帅之心,堪称完美。
相比之下,李鸿章在这一局里算不得亏,多少也占了点好处,但大局上还是输了。李鸿章一心想的是强化自己筹备中的北洋水师,之前一心想要修铁路,而借着赈灾的机会,他的铁路也确实修成了,北洋水师也得到了强化,还赚了不少钱。看似原本的计划都实现了,但是他只为自己的小集团捞取好处,心中没有大的格局,所以在西慈心中的地位是大大下降了的。
对此,李鸿章也是很清楚的,所以他现在思考的是怎么做出一些贡献,让西慈重新重视自己。
除掉这些顶级大首,真正最重要的人事变动,当然是道末。
因为在所有人看来,横空出世,扭转乾坤的,是这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小道士和他的“先知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