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无线电式坦克,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我的客户李云龙!
“中佐。”
北评。
无电线作战室。
一位参谋走进来,叫醒了趴在桌子上睡觉的无线电专家柴田猾。
“特高科让我问您。”
参谋问道:
“现在可以定位敌人的导航信标信号么?”
“昨天,又有八架运输机降落在北评附近,有一百多名反抗帝国的民国知识分子被八路军接走。”
“特高科还是这么废物。”
被叫醒的柴田猾看了一眼参谋,冷笑一声。
但随着枝子山大桥之战,独立团拿出了12.7毫米重机枪,配合钨合金穿甲弹,打的鬼子最好的九七式中型坦克成了废铁。
再好的机器设备,也需要人来操作,而人,就是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漏洞。
只有他们这些真正的技术人员,才能知道,如今蝗军和土八路之间的技术差距,有多大。
一辆坦克,正在营地内,巨大的体型,粗壮且长长的炮管,代表着这是一辆迥异于日本目前所有坦克的新型号。
但显然,
在和土八路地下党的交手中,帝国特高科显然处于下风,五个多月的战斗,依旧未能缴获八路军的导航信标。
“技术啊!”
甚至,操作人员还会定期开关。
加剧了定位的难度。
最终,随着大量的废旧钢材抵达,机器设备,甚至外购来的技术抵达,以及南下战略的定向,德国人的结盟,最终促成了这一台新式坦克的诞生。
否则一百多人,不可能同时顺利离开,而不触发帝国的警戒。
···
41年一月。
印证了中国人的那一句古话,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多么的令人绝望。
北评。
因为,土八路的导航信标,依旧是每秒五十次跳频,而且跨越频率之大,一度超过了帝国最强大的无线电追寻仪器。
“我们命名为三式中型坦克。”
虽然帝国无法破解甚至定位敌人的信号,但在研究和攻克敌人的技术过程中,自身的技术反而是大幅度提升。
鬼子高层就深感帝国装甲坦克的薄弱,生出了发展装甲更厚,火力更强的坦克想法。
二十七师团驻地。
当然,
而随后到来的,百团大战之初,独立团拿出了PAK75毫米反坦克炮,将这一想法,迅速推进。
他能想到的,只有从人入手。
不过近期被收买的帝国人,多如牛毛。
随后,他摇了摇头,回答:
“定位导航信标信号?”
受限于时间原因,目前只制造出五架原型。
帝国军方高层的命令,
要求各机关科,加强对反抗帝国的民国知识分子看管,必要时候,甚至进抓捕看管软禁,就是为了避免这些人才落入八路军手里。
甚至连连续发现都做不到。
“嗨。”
在如此严令之下,
一天之内,居然还能被八路军接走一百多人。
参谋低头离开。
诺门坎之后,BT7坦克的快速和火力搭配,就让鬼子就深感帝国装甲力量的不足,于是加强了装甲的研发与投入。
“告诉特高课,除非他们能给我三到五个导航信标的实物,然后再给我几百万美元的经费,以及回到本土研究三五年,否则我无法定位土八路的导航信标位置。”
“这是帝国最新的坦克。”
鬼子技术军官颇为自豪的介绍。
必然是机关科内部出现了漏洞。
不过,当时苏日签订不侵犯条约,民国压力低,所以这次加强研发,仅仅是雷声大雨点小。
甚至有方面军的参谋吐槽,八路军获得帝国机密情报的速度,比他们参谋部更快。
帝国倾尽全力,甚至请了德意志的技术专家帮忙,依旧无法定位八路军用来标定运输机夜间导航的信标信号。
尤其是无线电加密技术,可以说短短几个月,提升了数年幅度,破译难度,加了好几倍。
这份技术,甚至被海军和陆军第一时间同时应用,堪称帝国军方奇迹,足以见技术提升之大。
参谋离开后,柴田猾默默感慨了一声。
虽然鬼子称为三式中型坦克,但作为应急产物,即便使用了来自德意志的技术,其本质依旧是一式中型战车的改进产物。
发动机相同,依旧是二百四十马力的发动机,车体结构相同,但增大了炮塔,因为重量增加,所以速度降低。
同时加强了装甲,前装甲来到了五十毫米,足以在任何距离挡住12.7毫米的重机枪射击,哪怕是钨合金穿甲弹,再近的距离,也无法击穿。
“前装甲厚度五十毫米。”
鬼子技术人员的介绍,引起了周围鬼子的一阵惊骇。
“利害!”
“五十毫米装甲?”
“这次终于不用怕土八路的重机枪了。”
百团大战中,鬼子坦克部队四面出击,但损失很大,核心原因在于,部队装备了大量12.7毫米重机枪。
区区二十五毫米的正面装甲,十二毫米侧面装甲,使得在使用钨合金穿甲弹的情况下,几乎可以在五百米距离内,就能击穿侧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