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南中之变 (第2/2页)
“虽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一群人,羌族,曾经也生活在大汉腹地,就像如今的蛮人一样,是我们汉人一直欺骗他们,一直把他们往外推,长此以往,自然信任全失,心中只有怨恨,要处理好羌人氏人,远比蛮人要难得多。”
贾诩点头,“我记得主公之前给我们讲过一个狼来了的故事,说的很不错。”
“你现在是何想法?”
贾诩现在也很矛盾,起身郑重道:“臣无能,想不出万全之策。”
“但说无妨,万事万物皆在变,岂能墨守成规,要学会随机应变。”
贾诩听完这才重新坐下,开始分析道:“现在北面,不仅有袁绍,还有公孙瓒,张燕,其他人不足为惧。我们旁边则是刘焉的益州,关中的董卓,蠢蠢欲动的袁术,野心勃勃的曹操。”
“目前来看,袁绍、公孙瓒必有一死,无论是谁死,必有一庞然大物,这将是最后决战的一方势力。”
“中原群雄虽多,只要袁术一死,大局会安定的很快,而我们并不希望大局安定的太快。”
黄江摆了摆手,打断了贾诩,以他的见识能分析到这么多,已经实属不易了。
“我们现在需要中原安定得越快越好!”
贾诩有些不解, “属下认为,袁绍公孙瓒黑山军三方的争斗,并非一朝一夕可定。袁术一旦失败太快,便宜的难道不是袁绍吗,如此一来,势力失衡,谁人再可挡其兵锋?”
“文和,你说的不错,只是你忽略了人性!曹操虽为藩属,得袁绍帮助,站稳东郡,有一统兖州之势。但藩属一旦翅膀硬了,可会心甘情愿任人摆布?”
“主公所言极是,曹操虽为士族,却一心想摆脱士族,不然何以有如此大的杀戮之心。他和袁绍确实不是一路人。”
“依你看,哪里应该是我们下一个目标?”
“主公现在急需一个练兵之地,本来最合适的地方应该是益州,之后才是凉州。益州的事太大,我们没有足够的兵力参与其中,凉州有拦路虎。”
贾诩继续说着。
“自古以来,大决战时,都是北方战胜南方,益州只是一个陪衬,无足轻重。荆州本也是个好地方,可惜是一个四战之地,容易被人群起而灭之。”
“故而主公下一步棋十分关键,生死对错就只看这一步。”
“再看,如取兖州,而是两块四战之地,无险可守,要想取胜,必须要有超强的国力,可以支持我们一路征战,还不能陷入僵局。世人皆言曹操爱屠城,却不知道他为何爱屠城,他耗不起。”
“如取豫州,看似可以,实则将直面袁术,曹操,还有徐州的陶谦。”
“那剩下的地盘,只能是交州和扬州。如取交州,士燮何许人也,谁都可以合作,也谁都不可以合作,但我们要的不是合作,而是稳定。如果硬攻,交州地形高山密布,必定也是持久战,于我方不利。”
“故而,也只能是扬州了。而扬州,最不能取的便是庐江,如取庐江,不仅得罪袁绍,也得罪袁术,还得罪刘繇。”
“如此以来,最好的选择,无疑是豫章郡,然后再下会稽郡、吴郡、丹阳,最后两路齐发直倒庐江郡,最后攻破九江郡,以长江为天险,寿春为交战中心,庐江为中转,荆扬为后援,大事可定。”
“如此以来,主公就应该要考虑一个问题,那便是是否准备好应对敌人群起而攻之。首先得罪的第一个人便是刘繇,灭之,再然后便是王朗,灭之,再然后便是许贡,灭之。”
“这些都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便又是制衡了,扬州,有江表人,江内人,淮泗人,到时候再来个荆州人,这些人,怎么去制衡才是关键。”
黄江一直听得很认真,也在考虑可行性,朝廷对江表一带管控十分薄弱,导致那里匪寇众多,山越不断,派系还众多,是一个难搞的地方,这也是开始,贾诩并不建意进攻扬州的理由,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明明知道那是取死之地,却还要去。
“想必文和已有良策!”
“自然,既然难以制衡,那么主公就不能亲自涉险,可以推出一个人,站在主公的前面,可避免刀剑,然后再徐徐图之。”
“何人可以成为这个挡箭牌?”
“孙策!”
“可孙策是袁术的人,岂能为我所用?”
“孙坚父子皆是野心勃勃,不甘久居人下之人,还怕没有机会成为挡箭牌么,再说袁术,此时得到玉玺,怕是要天天抱着睡了吧,离死也不远了。”
黄江不得不佩服贾诩,只有他一个现代人才有这么高的视角,而贾诩一个当代人,却能分析八九不离十,不拉去后世炒股真是可惜了。
可此事远非他们想的那么简单,历史的走向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