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只好办厂了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长姐当家,我在大明做外贸!
袁大雷赶了一架骡车过来,舜华让两位老人家坐车,自己和袁大雷边走边聊。
“去年,边开荒,边种些豆子和水稻。
水稻收获后,基本做到了自给自足。”袁大雷有些骄傲,这一大片地方,相当于三个袁家村大,都归他管。
去年边开荒边下种,随手丢几颗豆子,就收获了上万斤黄豆,他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豆子。
这些都是在他的领导下种出来的,他相当有成就感。
他指着接天连地的麻田,对舜华说:“舜华妹子,今年这麻种得迟,只收一茬麻。
明年,可以收两茬麻,你让人种这么多,怎么卖啊?”
袁四爷欢喜地用大嗓门问道:“是啊,华姐儿,怎么卖啊?做缆绳也用不了这么多啊。”
舜华说:“大雷哥别急,先把麻砍下来,处理成粗麻,运回码头镇,到时自有用处。”
在袁家村与码头镇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垭口,凤凰溪流经垭口的时候,有十多米的落差。
如果在凤凰溪上筑一条水坝,就可以把溪水的落差提高到二十米以上。
前年因为抗旱,在杨家湾那里挖了条引水渠,可以保证稳定的水流。
舜华计划,在垭口下面,建一座水力纺织厂,用来纺麻,织麻布。
她织的,不是做衣服用的麻布,而是编织包装用的麻布袋。
这时代,在江南地区,早已有了水力大纺车。
舜华居住的璇子巷,就是纺织机械、配件和人才的专业一条街,她启程前,就给谢掌柜安排了任务。
打听璇子巷里,哪家卖的水力纺纱机最好?哪家有能力建造水力纺纱作坊?
还要招募,能用机械纺麻织布的师傅,高薪聘请到袁家村来,教会一个徒弟,舜华绝不吝啬奖励。
几人边走,舜华边把她的计划说了出来。
“那垭口下面,是码头镇的地方,大爷爷,与码头镇的人打交道,还要您老出马。”舜华说。
“老四,你回头打听一下,那块地是哪家的?咱们先买下来。”
袁族长立即进入角色,开始规划起来。
袁四爷表示回去就办。
舜华说:“咱们办工厂,少不得到县衙备案,新来的县尊姓啥?有没有吴知县好说话?”
袁族长想到,他与吴知县结交,就是在凤凰山重阳诗会上。
前年干旱,去年赈灾,袁家村有两年,没有举办凤凰山登高诗会了。
“要不,今年恢复凤凰山登高诗会?”袁族长说,“咱们也给新县尊,一个结识全县乡绅的机会?”
吴知县,就是在凤凰山登高会上,结识了瑞昌乡绅,三年知县下来,年年评优,转调时还升了两级。
舜华说:“这事,大爷爷安排,只是,今年舜华帮不了您老人家了。
这边事了,我还要去陈家村,组织一批茶叶,运往南京。”
袁族长不在意地说:“有了你写的那个备忘录,今年女宾这边,就让你钱婶子出头。”
舜华出主意道:“大爷爷还可以,邀请林姐夫和棋姐姐回来做客,林姐夫可以帮您陪客,棋姐姐可以给婶子打下手。”
“这个主意好!”袁大雷点头赞同,又把跑偏的话题拉了回来,“华姐儿,苎麻的问题解决了,豆子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啊。”
他还讲了一个冷笑话:“总不能叫咱们袁家村人,天天吃豆腐吧?”
袁族长和袁四爷都笑着点头同意。
袁四爷说:“撑船打铁磨豆腐,做豆腐最辛苦的,就是磨豆浆,磨粗了,出货少,要磨细,简直要累死个人。”
舜华想了想,既然水力纺织厂都能建造,再建个水力磨坊,有何难的?
“那就再建个豆制品厂呗,用水力磨坊磨豆浆,制成豆干,再熏制好,保存的时间更长,可以销到更远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