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51世纪 > 东北大老李原创:黏豆包

东北大老李原创:黏豆包 (第1/1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51世纪!

黏豆包

我的老家在辽西农村,小时候,每年一进腊月,家家户户都要蒸黏豆包(黏饽饽)。

黏豆包,是一种面食,黏小米(黏黍子)或黏高粱米磨成细面,和好面后将面盆放在热炕头儿涨发一晚,再加入适量的黄苞米面(如果是黏高粱就加红高粱米面)和匀,这样做黏豆包用的面皮料就准备好了。

制做黏豆包馅料的工艺并不复杂,只需将淘洗好的红豆用清水浸泡一晚,再用大铁锅闷煮得软糯起沙即可,当然了,如果条件允许,加入适量白糖就更好啦。

包黏豆包时,先用手挖一块鸭蛋大小的面团,然后左右手交替团拍成半个手掌大小的面皮,再将红豆馅儿包入其中,最后再在下面垫上一张泡软的干紫苏叶(可以防粘帘儿,同时也有驱除人体寄生虫的功效),一个黏豆包就包好了。

蒸黏豆包的帘(屉)儿,是用去了皮的高梁秸杆儿做成的,将拇指粗细的高粱杆儿紧密排列起来,在中间平行穿上两根小指粗细的铁条,然后再根据锅的大小修整成圆,在两端铁条镶上弧状的榆木块儿,最后再在帘儿的中间左右两侧各系上两根起帘儿的麻绳儿,一个蒸黏豆包的蒸帘儿就算做成了。

当几十个包好的黏豆包并排摆满蒸帘儿的时候,就可以上大锅蒸了。

蒸黏豆包需要一气呵成,如果蒸的多,常常需要全家上阵,有时甚至还会叫上左邻右舍的豆包高手。

腊月,正是东北农村一年中最冷的时节,看着外面的北风烟儿雪,人们盘坐在热乎乎的炕头儿上,伴着粗声大嗓儿的爽朗说笑,那黏豆包便一帘儿又一帘儿地包出来了。

蒸黏豆包需要旺火,为了防止火力不足,农家平时积攒的木头柈子终于可以物尽其用,看着大柴锅下支起的木头柈子,小孩子们更是开心,因为他们终于可以不用为帮大人添柴烧火而烦恼啦!

热气蒸腾,伴着孩子们的欢呼,第一锅黏豆包终于出锅了,取一个放入小碗,然后洒上些许白糖,用筷子连皮儿带馅儿夹上一团儿送入口中,软糯清甜中伴着特有的苏叶清新,真是香极了。

随着一帘儿帘儿的黏豆包出锅入锅,一天下来,人口多的人家,包上十几锅也是正常的。

蒸熟的黏豆包通常放在室外冷冻,冻好的黏豆包会被装入农家特有的大瓦缸中,这样,每次想吃时就可以随取随用了。

东北农村有一句俗话叫“别拿豆包不当干粮”,黏豆包黏性大,热量多,吃时又常蘸以荤油红糖(在小碗中放入荤油及等量的红糖蒸制而成的一种蘸料),确实是不折不扣的干粮,出门远行,早上吃上几个荤油红糖蘸豆包,哪怕是零下三四十度的三九天,走上一天也不会觉得饿!

说黏豆包是不折不扣的干粮还有一个原因,它极耐储藏,以冻豆包为例,在天寒地冻的农村,它可以在大瓦缸里保存至二月二都不会变质。

对于小孩子们来说,冻黏豆包也是一种廉价的小吃,冬天,出去玩时,从大瓦缸里拿上一个冻豆包,时不时的啃上几口,那感觉,凉丝儿丝儿的,甜丝儿丝儿的,真是不错!当然了,如果碰上哪家正生火盆或点火炉子,将冻黏豆包扔进火盆或在火炉子盖上烤至外焦里糯,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黏豆包蒸熟晾凉,也可以煎着吃,煎时锅内放少许荤油,然后放入黏豆包,用锅铲压扁,再煎至两面金黄,即可装盘出锅,吃时如佐以红白糖,味道更佳。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