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 > 第110章 实现整体军事优势的最大化

第110章 实现整体军事优势的最大化 (第2/2页)

因此,寇封希望能多给戚继光一些展示才华的机会,让他证明自己的实力。

而显而易见,若能够成功消灭张辽的军团并全面控制徐州,这场战役必将为统帅赢得各路将领的敬仰!

同样的道理,如果戚继光真的拿下了徐州,那么守卫徐州的最佳人选无疑是戚继光。

届时,戚继光固守徐州,岳飞镇守豫州,赵云稳坐宛城,寇封主导下的北方防线将无懈可击。

与此同时,寇封立即将命令传达给驻扎在徐扬二州边境的杨再兴,指示他务必截断正在准备北上的张辽。

双方密切配合,力求一举歼灭张辽麾下的三万大军,并趁机进占徐州。

相反地,在得知刘备覆灭、扬州完全落入寇封手中之后,张辽迅速调整了策略!尽管先前他意图联合刘备,凭借曲阿和吴县两地相互呼应来对抗寇封。

但袭扰失利后,张辽意识到纠缠只会徒增无谓的伤亡。

因此他决定率军退回曲阿等待时机,避免与寇封直接冲突。

未曾料想,寇封竟在一日内就攻破了吴县,并歼灭了那个常能在曹操面前死里逃生的刘备及关羽、张飞!这一系列变故让张辽心惊胆战,当机立断做出反应。

“火速集合全部兵力向徐州撤退,并派斥候通知李通尽快出兵援助。”

“立刻向邺城丞相传递消息,报告孙刘联盟已被击溃,寇封全取扬州且气势正盛。

若可能,请请求援军驻防徐州;寇封有可能借此时机调动主力,进攻徐州。”

副将纷纷领命而去后,不出半个时辰,张辽便集结好三万人马,开始撤向徐州,深恐继续抵抗会被彻底击败。

这种情况下,连一向精明谋士们也没预见到会如此败阵,这让张辽更加紧迫地感到需要撤军保命。

就在张辽安排撤离的同时,戚继光已带领五万士兵启程北上,罗成也率领玄甲军先锋朝曲阿进军。

两支军队前后脚出发。

罗成发现曲阿空荡的大门和明显的行军迹象后立即通知戚继光,而后率三千玄甲铁骑直驱北方。

假如以三维地图显示此时局面:张辽退向的地方恰是杨再兴驻守之处,而其后紧随一支强大的五万兵马。

七万联军合围下,只要杨再兴能稍微牵制住张辽一个时辰,戚继光的大部队就足以赶到并全歼之。

目前奉岳飞之命驻扎于此处的杨再兴十分警觉。

并且这几日接连收到了来自寇封、岳飞以及戚继光发出的紧急指令,要求他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并及时作出应对。

为了确保行动协调一致,许多先期部署的斥候早已布满周边区域。

务必让杨再兴在过了扬州后返回徐州,并驻军于三仙山,以防范来自徐州的援军。

接到这道命令后,杨再兴神色微变,身为四镇将军之一的他感到有些意外,想不到戚继光竟有这般胆略。

然而既然主公命他听从戚继光调度,并对他多加赞赏,此战又由戚继光指挥,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智谋非其所长,只得遵令行事。

杨再兴此刻扎营在广陵以南五十里地,为避免被曹军发现,他异常谨慎,并派大量斥候到吴郡一带寻找张辽的动向。

天随人愿,杨再兴率军第三天就侦悉张辽大军离开了曲阿,直奔广陵。

得知这个消息后,杨再兴大喜过望,迅速下达一系列指令:五千背嵬铁骑即刻集结,在其带领下迎战张辽;一万五千胜捷军和踏 ** 兵埋伏在广陵城外五十里三仙山处张辽必经之路;谨防来自徐州的援军,在三仙山防守一时辰,直至与戚继光大军会合。

诸将明白之后,各自领兵行动。

两路步兵赶赴三仙山设伏准备切断张辽归路,他们不仅要阻止张辽还要挡住李通可能派出的军队;杨再兴则带着五千背嵬骑兵先一步向张辽进发,目标是与戚继光及罗成配合夹击张辽。

杨再兴虽然清楚罗成英勇善战,但对于水军副都督戚继光却不熟悉,心里也有些疑虑。

一个水师将领是否真能统领步骑兵出征?其他如黄忠、魏延亦有所困惑,毕竟一名水师官员现在却领着五万大军北伐似乎有些离奇。

然而实际上,戚继光不仅精通水战,在步战和骑兵战上也有高超技能,因而寇封力排众议给予戚继光表现的机会也是有理可循。

这次夺取扬州黄忠和魏延已经立下汗马功劳,而取徐州则需要新的领军之人完成这一荣耀任务。

岳飞原本负责这一重任,但现在改由戚继光担纲,并获得杨再兴、罗成支持。

这样不仅可以攻占徐州,还使得兖州不会被曹操集中精力攻击——因为有岳飞在威胁着那里,使曹操不能全力以赴救徐州。

若换成岳飞去打徐州,则会给豫州暴露于曹操攻势下的风险。

仅凭宛城的赵云和现有几万人兵力,实在难以招架。

因此,一切布局既保证了攻打徐州的战略需要,也让各位将军各显所能,实现整体军事优势的最大化。

唯有当三路大军协同作战,全面封锁北方战线,曹操才真真切切陷入了有苦说不出的困境!

张辽率领部队一路北上,距离广陵只剩数十里时,他也不禁舒了一口气。

毕竟此刻已远离吴郡的威胁,料想李通此时也应收到了他回师的消息,正筹备出兵支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