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修理朱家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快穿之宿主太叛逆!
“微臣参见陛下。”
“微臣参见陛下。”
薛宝钗和贾迎春行了礼,看着眼前的二人,嬴清晏点了点头。
两人也不知道陛下对她们满意与否。
贾迎春是见过嬴清晏的,但薛宝钗没有。
虽说二人见过,但是嬴清晏对贾迎春的确没什么印象。
“叫什麽名字?”
“臣金陵薛氏,宝钗。”
“臣金陵贾氏,迎春。”
嬴清晏倒是抬了一下头,这些年她一直在为民族大业努力,从没有关注过贾家。
唯一关注他们的时候,还是在扬州,林如海在做扬州知府兼巡盐御史的时候。
贾敏向来是个耳根子软的,贾母哄着她两句,就不知东南西北了。
就像那脑干缺失一般,将林家的东西往贾家送,那时候她们的事业正需要钱的时候。
林如海是巡盐御史,给她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江南盐税一年不知道多少,三节两寿收的孝敬又有多少珍品。
但这个位置同样危险,更不知道多少人对盐税虎视眈眈。
嬴清晏以协助贾敏为由,将盐商的孝敬和一部分盐税留下,自己家里庄子的一部分出息给了出去,一年将近十万两,够糊弄后面的人了。
狠狠的坑了贾家,满清朝廷即使要查,也查不到林家的错来。
想起往昔,嬴清晏笑了一下,恐怕康熙他们现在还不知道盐税的事。
“你是太上皇后母家的人?”嬴清晏问道。
“是。”
嬴清晏没有说什麽,只道“将那些折子分出来,请安折子放在一旁。”
两人看着将近几百份的折子,脸色都一僵,这么多,得到什么时候批完。
旁边的内侍道“启禀陛下,秦内相求见。”
“宣!”
“微臣参见陛下。”长卿行礼道。
“爱卿来找朕,有何事?”嬴清晏批着自己手中的折子。
“回陛下,前些日子陛下要臣拿出一个帝国银行的规划,臣已经做好了。”这叫嬴清晏抬头看了看她。
“明日朝会上,与众臣商议。”
“诸卿,现在大秦正在百废俱兴之时,正需要大量银钱,朕打算建立帝国银行,现在无论驰道、运河、开矿、陪都建设东北,纵是这些是俘虏来干 ,并不需要支付俘虏大量银钱。但是建设这些东西需要的物品并不是小数目,帝国无论是兴建学堂,还是兴建海军,都需要大量的银钱。百姓将钱存在银行,会给予一定的利息。”
嬴清晏将银行给了众卿看,众卿看见也开始考虑。
下面有些臣子在嘀咕着,并不明白现在的帝国银行与之前的商业、农业银行有何区别。
嬴清晏当然听的见下面嘀咕的声音,开口解释道“想必诸卿应该知道农行与商行主要的业务是税收,农行还负责种子、各种农具、肥料的买卖,在百姓没有余力买农具的时候,可以分期买。到期只需要付一些微薄的利息罢了。而商行,则是鼓励百姓经商,即使没有足够的本金,在有人担保的情况下,也可以贷一些钱。而现在朕要兴建的帝国银行,主要掌管这些工程。”
说道这里,群臣也明白了。
“臣附议。”
“这件事情就交给户部尚书。”
秦泽做了一个辑,道“臣遵旨。”
对于秦泽这样的大才,林如海也不知嬴清晏是从那里弄到的。
倒是和玄诚子几人很像。
嬴清晏直接和他说,秦泽秦延也是玄诚子几人的师兄弟,不过是俗家子弟。
林如海看着玄诚子那张脸,还是那般清俊绝俗,如同谪仙一般。
当初他们成为自己的女儿老师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
十多年过去了,那张脸一点都没变。
怪不得自己女儿开始弄什么劳什子的仙丹。
还要给他吃!
“启禀陛下,现在有一帮自称明太祖后裔的人,说是陛下答应他们给他们荣华富贵。”一位臣子看着嬴清晏的脸有些犹豫,这是出身满清的臣子。
要他说,现在的日子过的甚好,就算他们不是汉族,皇帝陛下也不歧视他们,日子比满清舒坦多了。
只要不犯错误,就不用提心吊胆。
但是这些东西算什么,当初大清在的时候缩起个乌龟脑袋,现在清亡了,他们觉得皇帝陛下不和他们计较,但不代表他们不计较。
“当初朕年幼的时候,太上皇还是扬州知府时候。康熙下了江南,”嬴清晏轻押了一口参茶。
这件事情许多人都是知道的,那次他们的老东家还被行刺了,之前宠冠后宫的丽贵妃与锦贵妃都是下江南的时候纳的。
谁能想象的到,当年还是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帝王成为阶下囚,众人再一次看向林如海。
林如海:??_??看他做什么,他也不知道!他要是早就知道,他还能提前当太上皇。
“当年康熙被行刺后,行刺的人是前朝公主,落难后是朕救得她。作为交易的条件,就是不允许他们再行刺康熙。等到朕成事的时候,允许他们光明正大的祭祀先祖。只要他们遵守秦律,没人可以为难他们。”
唰!
所有的眼睛都集中在嬴清晏的身上,眼里说不出的惊讶。
按理看说,这位最终的成功者应该才是最想刺杀康熙的。明朝的那些,他们都没放在眼里,不过是一些废物而已。
“在众卿眼里,朕就是这麽做事不看后果的人?”嬴清晏轻笑着“不管行刺成功与否,受伤的都是扬州百姓。扬州的百姓,不能再受一次扬州十日了。康熙一死,政局混乱,倒霉的还是百姓。”
“陛下胸怀坦荡,臣等佩服。”
“陛下胸怀坦荡,臣等佩服。”
这并不是拍马屁,而是他们真心实意的服他们的陛下.
这般胸怀坦荡、任人唯贤、爱护臣民的皇帝又有几个?
等到嬴清晏说完的时候,臣子们才反映过了。
康熙南巡遇刺,这是将近十年前的事情啊!
现在陛下登基三年,不过二八年华,那时候,陛下才多大啊!不过是个六七岁啊!
听见陛下这麽说,他们就放心了。
那陛下不是六七岁就开始策划这件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