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三其十四》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三其十四》李白 (第2/2页)

情感表达

- 对劳动场景的赞美:创作背景中,李白漫游至秋浦,见到当地繁忙的冶炼景象。诗中通过对炉火、红星、紫烟的描写,展现了冶炼劳动的壮观,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劳动场景的赞美,惊叹于劳动所创造的热烈而富有活力的氛围。

- 对劳动者的歌颂:当时社会,劳动者多处于底层,李白却关注到冶炼工人,以“赧郎”称呼,充满亲切与尊敬。写他们在明月夜唱歌劳动,歌颂了劳动者的勤劳、质朴、乐观,体现了诗人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与赞赏。

- 对生活的热爱:李白在漫游中接触到不同的生活场景,秋浦的冶炼生活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诗歌通过对冶炼场景和工人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即使在远离政治中心的地方,也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活力。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方面:李白一生渴望入仕一展抱负,却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在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李白虽有过与杜甫同游的快意时光,但总体四处漂泊,心情并不畅快。此时的他已离开长安十年,漫游天下,北游幽蓟时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怀着悲愤心情再游江南来到秋浦,写下《秋浦歌十七首》,包括其十三和其十四。

- 地理环境方面: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区,因秋浦水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产活动。《秋浦歌·其十三》中展现的优美夜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符,《秋浦歌·其十四》描绘的则是当地的冶炼场景。

- 时代背景方面:当时唐朝表面上仍维持着繁荣,但社会矛盾逐渐尖锐,政治局势暗流涌动。李白虽处于游历状态,但心系国事,这种时代的复杂状况和他对国事的忧虑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到了诗歌创作中。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秋浦歌·其十一》

- 增添忧愁与无奈:李白仕途受挫,四处漂泊,国家矛盾凸显,他却报国无门。“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看似写美好景色,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实则流露出漂泊的无奈,“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借猿声催白头发,更强化了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忧愁。

- 深化孤独感:个人的孤独漂泊与时代的动荡不安相互交织,使诗人在旅途中更加感到孤独无依,面对山川美景也难掩内心的寂寞,诗歌中体现出的孤独感正是这种个人与时代境遇的反映。

《秋浦歌·其十二》

- 凸显寻求慰藉的渴望:李白政治失意,内心痛苦,渴望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描绘的平静开阔之景,反映出他在秋浦试图让内心获得片刻宁静,借自然之美来抚慰受伤的心灵。

- 强化对现实的逃避感:当时的社会现实让李白感到失望和无奈,“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表达出他想借美景美酒忘却现实烦恼,享受自由闲适生活,在自然的怀抱中逃避现实的痛苦与无奈,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