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金陵烬未央卷 > 第187章 太虚幻境照尘寰

第187章 太虚幻境照尘寰 (第2/2页)

宝玉接过密旨,上面用朱砂写着“双生血脉,天命所归,祭天之后,天下归一”。“这是要将我们捧上神坛,再当众摧毁。”宝玉的声音冰冷,“圣上怕残卷揭露真相,便要借祭天之名,坐实我们的‘妖女’身份。”

黛玉望着渐渐散去的薄雾,太虚幻境的牌楼正在崩塌,露出后面的实景——竟是荣国府的废墟。残卷中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突然有了新解:所谓幻境,不过是圣上用权术编织的谎言,而他们,正是要撕开这谎言的刀刃。

第五折 祭天台上演春秋

祭天当日的天坛乌云密布,黛玉与探春被锁在青铜祭台上,面前摆着残卷与双生玉佩。皇帝高坐祭天殿,下方跪着的百官皆戴着粘杆处的暗纹腰牌,分明是被命盘操控的傀儡。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礼部尚书展开圣旨,“双生女妖言惑众,紊乱朝纲,着即祭天谢罪,以安天下。”

黛玉望着台下百姓,发现许多人袖中藏着残卷残片,正是贾环与薛蟠暗中散发的。她突然冷笑,将金锁拍在祭台上:“陛下祭天,是怕百姓知道,贾家通倭的军饷,养的是您的八旗子弟;双生祭的祥瑞,护的是您的千秋万代!”

圣旨从礼部尚书手中滑落,残卷残片在百姓手中传递,每片都映出官员贪腐的画面。北静王趁机率玄甲军闯入,手中举着盖着玉玺的密档:“各位大人可还记得,雍正爷的朱批?‘贾家之功,可抵十世之罪’!”

皇帝的脸色铁青,手指向祭台:“快焚祭天!”粘杆处的暗卫冲上前,却被百姓用残片划伤,暗卫身上竟浮现出倭国纹身——正是赵侍郎余党的标记。

探春突然举起玉佩,对准祭台的八卦阵眼:“姐姐,残卷说‘双生合璧,可破万法’!”

金锁与玉佩相撞,祭台轰然炸裂,露出底下的地宫。地宫里堆满了倭国贡品,每箱都贴着军机处的封条,最中央的龙椅上,坐着个戴着枷板的老人——竟是失踪已久的贾敬,他的衣襟上绣着的,正是太虚幻境的命盘纹路。

第六折 荣枯鉴里照人心

地宫的石壁上,刻着幅巨大的《荣枯鉴》,记载着自康熙朝以来,贾家如何替皇室收纳倭国贡品,又如何被皇室当作棋子。贾敬看着黛玉,眼中闪过悔恨:“当年调包双生女,是老祖宗与圣上的约定,说这样既能保贾家,又能固皇权……”

“所以你们就拿我们的人生做赌注?”黛玉的声音哽咽,“父亲明知是局,为何还要将我送入贾府?”

贾敬咳出黑血,指向《荣枯鉴》的末页:“林亲家说,唯有双生血脉合璧,才能让这吃人的官场现形。他临终前写的残卷,不是给圣上的罪状,而是给天下人的醒世恒言。”

地面突然震动,祭台的崩塌引发了地宫的连锁反应。宝玉拉住黛玉,指向石壁上的暗门:“快走!那里通向秦淮河!”

暗门后是条布满壁画的通道,画着金陵十二钗的真实命运——晴雯不是被逐致死,而是发现了倭商密约;元春不是暴毙,而是被圣上毒杀灭口。黛玉望着壁画,终于明白,残卷里的“满纸荒唐言”,原是用血泪写成的真相。

第七折 未央卷开新章回

秦淮河的水冲走了祭天殿的瓦砾,黛玉与探春站在岸边,看着残卷残片随波逐流。北静王走来,手中捧着从地宫取出的玉玺密旨:“圣上已下罪己诏,免去贾家罪名,却依然不肯承认双生祭的存在。”

“无妨。”黛玉望着远处百姓传阅残片的景象,“真相既已流出,便如这河水,再难堵住。”她转向探春,“三妹妹,残卷里说你将远嫁海外,可愿意随我留在金陵?”

探春摇头,展开从薄命司带出的命盘:“姐姐,我的命盘里,海外有双生女等我,或许,那才是破局的关键。”她将玉佩塞给黛玉,“这一路,多谢你让我知道,自己不是被调包的弃子,而是双生的火凤。”

宝玉望着渐暗的天色,通灵宝玉终于不再发烫:“或许,残卷的‘未央’,是说这官场的腐朽、皇权的倾轧,永远不会终结,但我们可以做那点灯的人。”

深夜,黛玉在客栈翻开残卷新页,发现多了篇未写完的记文:“乾隆三十六年秋,黛玉居金陵,探春泛重洋,双生血脉分两地,却共燃一盏灯。”她望向窗外,秦淮河上的灯笼连成火凤形状,正是百姓们自发为她们点亮的希望。

“宝玉,”黛玉轻声道,“你说太虚幻境是假,可百姓心中的清明,却是真的。”

宝玉握住她的手,通灵宝玉与金锁的光芒交相辉映:“所以我们要写新的未央卷,让这光芒,照亮更多人。”

夜风拂过残卷,露出页角的半句诗:“烬火燎原终有尽,未央卷里见人心。”金陵的故事,在残卷的余烬中继续,而双生火凤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