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人的一生应该怎么活 > 第18章 岁中年筋脉变化

第18章 岁中年筋脉变化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人的一生应该怎么活!

人到41、42岁,就像一列行驶过了平稳平原,即将进入崎岖山地的火车。身体这辆承载着灵魂与生活的列车,开始发出一些细微却不容忽视的“嘎吱”声。在这个从壮年迈向中年的转折点,人体的“筋脉”——这个中医理论里涵盖了筋、肌腱、韧带及经脉气血的神秘系统,悄然发生着生理性变化。

一、生命转折处,筋脉的悄然蜕变

从中医深邃的视角望去,41 - 42岁,正是肝肾亏虚、气血渐衰的阶段。《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的智慧源泉,早就揭示了“肝主筋”“肝藏血”的奥秘。肝,就像一个默默奉献的后勤部长,源源不断地为筋脉输送着血液,滋养着它们,让我们的身体得以灵活舒展。可人到中年,肝血就像逐渐干涸的溪流,供应渐渐不足。筋脉得不到充足的养分,就像失去水分滋润的植物,开始变得僵硬、脆弱。曾经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弯腰、伸展动作,如今做起来却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拉扯,关节的僵硬感如影随形,柔韧性也大不如前。

而心脉,作为气血运行的高速公路,此时也开始出现“拥堵”。气血运行的速度减缓,就像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缓慢,局部地区就会出现“交通瘫痪”。于是,麻木、冷痛的感觉开始在身体的某些角落蔓延,仿佛是身体发出的微弱抗议。

再看看肾,这个被中医视为先天之本的重要脏器。40岁之后,肾气如同燃烧到了尽头的蜡烛,光芒逐渐黯淡。肾主骨,骨骼的支撑力减弱,就像房子的地基开始松动,身体的重量不得不更多地依赖筋脉来承担。腰膝酸软的感觉,就像一双无形的手,时不时地拉扯着你,提醒着你岁月的痕迹。

现代医学则从微观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筋脉变化背后的秘密。40岁之后,身体就像一个不再高效运转的工厂,胶原蛋白的合成急剧减少。肌腱、韧带这些由胶原蛋白构成的“弹性卫士”,弹性下降了15% - 20%。曾经能够轻松承受的运动和劳作,现在却容易让它们疲惫不堪,慢性劳损也随之而来。肩周炎、网球肘这些听起来就让人痛苦的疾病,开始频繁地敲响健康的警钟。

长期的久坐不动或者不良的姿势,就像一双双无形的黑手,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着筋膜的健康。筋膜层原本具有良好的黏弹性,能够让肌肉自由地滑动、协作。可现在,它却变得黏黏糊糊,失去了往日的顺滑。肌肉开始变得僵硬,活动也受到了限制,就像被束缚住了手脚的舞者,再也无法展现出优美的姿态。

血管内皮功能的退化,更是让筋脉的“营养补给线”出现了问题。局部供血减少,就像干旱地区得不到充足的水源灌溉,筋脉的修复能力大大减弱。跟腱、膝关节周围这些容易受伤的部位,一旦受损,恢复起来变得异常缓慢。

二、身体奏响的“警示之音”

这些筋脉的变化,并不是悄无声息的。它们通过一系列的症状,向我们的大脑发送着警报。

早晨起床,本应是精神抖擞地迎接新一天的时刻,可很多人却会感到肩颈、腰椎、膝关节这些部位异常僵硬。关节活动的范围明显减小,就像生锈的机器零件,每转动一下都伴随着“嘎吱”的抗议声。这种晨起僵硬的感觉,往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在活动之后稍有缓解,仿佛是身体在提醒我们:“我已经不再年轻,需要更多的关爱。”

反复性的肌腱炎,如鼠标手、跟腱痛,也开始频繁地光顾这个年龄段的人群。长时间地使用鼠标、键盘,或者过度的运动,都可能成为引发肌腱炎的导火索。手腕、足跟、肘部这些部位,会时不时地传来疼痛,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不停地在你耳边捣乱。这种疼痛,有时候是隐隐作痛,让你心烦意乱;有时候又会突然加剧,让你疼得倒吸一口凉气。

久坐之后,手脚麻木、肌肉酸胀的感觉会更加明显。下肢和腰背就像两个疲惫不堪的旅人,承载着身体的重量,却得不到足够的休息。气血的淤滞,就像一条被堵塞的河流,让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不到充足的滋养。这种酸胀和麻木的感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长期的姿势不良,还会引发筋膜链失衡。驼背、含胸这些难看的体态,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外在形象,更反映了身体内部的健康问题。脊柱和髋关节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就像被压弯的扁担,随时都有断裂的危险。代偿性损伤的出现,让我们的身体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疼痛和不适也会越来越严重。

如果我们对这些早期症状视而不见,那么等待我们的可能就是更加严重的疾病。腰椎间盘突出、腕管综合征、肩袖损伤这些听起来就让人胆战心惊的疾病,往往就是从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发展而来的。它们就像隐藏在黑暗中的恶魔,悄悄地侵蚀着我们的健康。

三、穿越困境的“健康指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