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又现书法真迹 (第2/2页)
这个小摊并不起眼,但摊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物品,琳琅满目且杂乱无章:既有书画作品,又有精美的玉器、铁器和华丽的金器等等;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稀奇古怪玩意儿掺杂其中。
然而,苏怀瑾的目光却一下子被一幅字画吸引住了。定睛一看,原来这竟然是一幅明末着名书法家董其昌的真迹!要知道,董其昌可是书法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啊,尤其在行草方面更是登峰造极,独树一帜。不仅如此,他对于自己所擅长的楷书同样也颇为自负。
董其昌虽然生活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并没有过多受这两位大师书法的影响。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大书法家的风格,自成一体,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仙气四溢,秀逸非凡。他吸收了古人书法的精华,但并不去刻意模仿,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苏怀瑾心中不禁涌起一阵狂喜,但他努力克制住内心的激动,以免让摊主察觉到异样。他面不改色地伸出手,轻轻捏住那幅字的边缘,然后慢慢地将它提起,仿佛手中拿着的是一件稀世珍宝。
摊主眼见苏怀瑾对这幅字产生了兴趣,立刻眉开眼笑地凑上前去,滔滔不绝地夸赞起来:“先生,您可是独具慧眼啊!这幅字无论是笔法、墨韵还是意境,都堪称一流,实在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苏怀瑾嘴角微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心中暗自庆幸今天出门遇贵人。他故作镇定地抚摸着书卷,轻声问道:“这幅字售价几何?”
摊主眯起眼睛,狡黠地转动着眼珠,然后报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苏怀瑾心中了然,这个价钱显然虚高不少,但仍有还价余地。然而,他并未急着开口砍价,而是巧妙地与摊主周旋起来。
双方你来我往,各抒己见,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舌战。经过数个回合的较量,苏怀瑾终于成功地把价格压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最后,他爽快地付了钱,如获至宝般地将这幅董其昌的真迹收入怀中,满心欢喜转身离去。
苏怀瑾怀揣着董其昌的真迹,兴致勃勃地在古玩街上闲逛。忽然,他留意到前方不远处有一个偏僻的角落,那里围拢了一群人。好奇心作祟,他忍不住凑上前去看热闹。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老者在摆摊售卖古籍。苏怀瑾挤进人群,目光落在了一本破旧的线装书上。书的封面已经泛黄,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这是什么?苏怀瑾脑海里一阵短路,这难道是?不可能,早已失传,为何会出现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