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烟斗和日记本 (第2/2页)
而当苏怀瑾注意到苏志强手中的小册子和烟斗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之情。他瞪大眼睛,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近,小心翼翼地拿起那只烟斗,仔细端详起来。
只见烟斗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一行醒目的英文字母:\Sir henry pottinger\。这个名字对于苏怀瑾来说并不陌生,他曾经在历史书籍中读到过关于这位人物的介绍。此人可谓声名远扬,他不仅是《南京条约》的大英代表,更是 19 世纪初期大英东印度公司的重要成员之一。
据记载,亨利·波廷杰爵士(Sir henry pottinger)出生于 1789 年,年轻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勇气”。他投身军旅,凭借着卓越的战功获得了大英国内高度的赞誉,并最终被封为男爵,而且他还是第一任港督。
苏怀瑾凝视着手中的烟斗,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位传奇人物的气息。他想象着亨利·波廷杰爵士坐在书房中,“悠然自得”地吸着烟斗,思考着如何治理这片新兴的殖民地。这个小小的烟斗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回忆。
与此同时,苏怀瑾的目光也落在了那本小册子上。封面已经略显陈旧,但依然可以看出它曾经的精致。翻开书页,里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文字,显然这就是日记的主人——亨利·波廷杰爵士留下的珍贵记录。
这些文字犹如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让苏怀瑾有机会一窥那个时代的风貌。他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百年前的港都,目睹着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每一页都透露着爵士的“智慧”、“决心”和“才华”,同时也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屈辱。
苏怀瑾心中感慨万千,他意识到这两件物品不仅仅是简单的遗物,它们更是历史的见证者。通过它们,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那个特定时期的社会背景、政治格局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这些宝贵的资料将有助于后人深入研究历史,从中汲取教训,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此时此刻,苏怀瑾决定要好好保存这两件宝贝,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领略到这段历史的辛酸与屈辱。他相信,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小册子和烟斗放回原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老板,这个烟斗和日记本怎么卖?”苏怀瑾平静地问道。
“两千元。”摊主脱口而出。
“两百元怎么样?”此时,一旁的苏志强说话了。
摊主一看是一个小朋友,便说道:“既然这位小兄弟说话了,两百元拿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