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贞观逆旅:归乡之途 > 第240章 武曌进献无价宝,终南山中见聋哑

第240章 武曌进献无价宝,终南山中见聋哑 (第2/2页)

行了一段路程,马速渐渐缓了下来。

秦浩勒住缰绳,翻身下马,轻拍马身,从马背上取下皮囊,饮了几口水后,将水喂与马喝。

薛礼亦下马喂水,同时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此时,已离长安有了一段距离,周边的景色渐趋自然质朴。远处山峦起伏,在阳光的映照下,轮廓清晰而壮美。

待马稍作休息后,二人重新上马,继续向着子午峪口疾驰。随着距离的拉近,终南山的雄伟气势越发扑面而来。

终于,那子午峪口映入眼帘,峪口仿若一张巨大的虎口,隐隐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秦浩与薛礼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与期待,而后双腿一夹马腹,向着终南山脚下奔去……

寻了个客栈,将马匹安顿好,备好清水,二人准备上山。

一路之上,人丁络绎不绝,貌似不是来上香,却似来看风景。

自然风光确实不同一般,山峦起伏,翠影摇曳,阳光洒在林间,斑驳陆离。

二人沿着蜿蜒小径徐徐前行,清风拂面,带来阵阵草木的芬芳与山鸟的啼鸣。

行至山腰,云雾缭绕,仿若轻纱,给这终南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韵致。

秦浩不禁感叹:“如此胜境,真乃人间仙境,无怪乎引得众人纷至沓来。”

薛礼也附和道:“是啊,真是壮观。”

稍作休憩,二人又继续向着山顶进发,心中满是对那山巅景致的期待,每一步都似踩在画卷之上,

越往高处,视野越开阔,连绵的山脉似巨龙横卧大地,令人心生敬畏与豪迈之情。

山顶之上人就少了许多,看来那些人真的是来看风景,只有寥寥几人进入观中烧香还愿。

抬头看着紫云观三个大字,秦浩似有所感,却又转瞬即逝,长呼一口气,步入观中。

观内静谧清幽,几缕香烟袅袅升腾。

只见几个小道童正在庭院中洒扫,他们身着青布道袍,动作轻盈而有序。

一个年纪稍长些的道童手持扫帚,认真清扫着落叶,另一个小道童则在一旁的花坛边,小心翼翼地给花草浇水。

秦浩与薛礼踏入庭院,脚步声惊动了小道童们。

那扫地的道童抬起头,目光清澈纯净,看到有来客,赶忙放下扫帚,行稽首礼:“两位信士,不知前来所为何事?”

秦浩亦回礼道:“我们二人只是登山途中,顺道来观中瞻仰一番,并无他事。”

道童微微点头:“信士请随意,只是观中各处圣地,还请勿要惊扰。”言罢,便又继续手中之事。

秦浩与薛礼缓缓踱步,欣赏着观内古朴的建筑与精致的雕饰,只觉内心一片宁静祥和,尘世的喧嚣纷扰早已抛诸脑后。

行至后院一处静谧角落时,秦浩忽然发现一白发老道正静坐在一方石台之上。

阳光宛如金纱,恰到好处地倾洒在老道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晕,

那模样像是在吸纳着天地间的灵气与阳光的精华,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庄严。

秦浩心中一动,下意识地走上前去,抱拳行礼。然而,老道却毫无反应,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眼神平静而深邃。

秦浩又尝试着开口询问,可老道依旧没有回应。

这时,一旁打扫庭院的道童匆匆赶来,向秦浩二人行礼后解释,

“两位信士,莫要怪罪,我家师父乃是聋哑之人,无法听闻与言语。”

秦浩这才恍然大悟,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歉意,但仍被老道那超凡的气质所吸引。

思索片刻,目光落在一旁的石桌上,见有笔墨纸砚,便提笔在纸上写道:“晚辈秦浩,贸然打扰道长清修,实乃罪过。

但见道长仙风道骨,心中敬仰,斗胆请教,人生在世,当如何寻得内心安宁?”

写罢,秦浩将纸张恭敬地递到老道面前。

老道微微垂首,目光扫过纸上的字迹,沉默良久,

才缓缓抬手,接过笔,在纸上写道:“心宁则静,静而后能安。莫逐外境,反观自心。”

秦浩细细品读着老道的回复,若有所思。

-----------------

宫中宴会圆满结束,众命妇出了皇城纷纷坐上马车离去。

武曌婉娘出来不见秦浩,便携手打算去女儿宝肆看看。

不久之后,长安城中便流出了巨大落地镜的传闻,以及武曌身穿的最新款交领衫与马面裙。

小二刘平端着水壶,直接对嘴狂饮,不解今日为何突然来了这么多的客人。

赵宜则满脸带笑,这制衣店自从被秦县子盘下,生意就没差过,

如今织娘、绣娘、裁缝数十人,自己也必须用心做事,才对得起秦县子的一番器重。

崔府之中,崔景正烦恼着下人的汇报。

“老爷,这一批的包装花纹繁复,工匠们都说难度增加了许多,太耗费时间,而且还不能保证花纹统一,毕竟都是手工雕刻。”

崔景不解:“那桃源庄的化妆品,老夫也买了一些仔细查看过,他们是如何做到统一的呢?”

下人摇头道:“这却不知,工匠们也是讨论了许久,不知是用了什么方法。”

崔昱在旁插话:“老爷,此事不难,那胡由最近听说要被调到桃源庄配送队,必然会与桃源庄的工坊有所牵连,让他打听一下必有所得。”

崔景捋须点头:“不错,此事你办得老夫甚是满意,一定要看住这个人,不要让其暴露,掌握了方法,便立马教授工坊,交货的时间可不多了。”

“是,老爷放心,胡由颇为机灵,应是不难。

听闻城中又传出落地镜的消息,越王妃放出话来,想要一面,越王颇为头疼,但对秦浩并没有表示不满。

小的觉得是不是可以搞到一面,进献给越王,以示诚意,毕竟先前的事越王好像不太满意咱们的表现。”

崔景叹道:“那等宝物岂是想买便能买到的。”

“老爷不知,那黑市之中已有人出价五千贯,相信用不了多久便会有人被巨利所诱。

我在黑市之中结识了一位憨傻之人,不过却精于此道。老爷若是有需,应是不难。”

“唉,这生意不见起色,又要到处用钱,恐怕长久下去,家主会对我愈发不满了。”

-----------------

观中转来转去,始终没什么发现,脑海中关于终南山的记忆始终是空白一片。

秦浩心中疑惑,既然师父将自己带回了终南山,怎会全无印象,难道那时自己真的又痴又傻,没有记忆?

长叹了口气,既然一无所获,便打算与薛礼下山离去。

行到观口,便见那聋哑道士飘然而至身后,开口道:“秦浩师侄,随我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