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文化类杂志 (第2/2页)
宋约翰则是新奇无比,这还是他头一次亲临华夏民间社交现场呢,太有意思了,又有灵感了。
听了宋约翰的来华目的后,屠家人都很疑惑,寻亲怎么寻到自家来了?屠家\/童家\/区家也没有什么海外亲戚呀。不然也无法在动乱年代毫发无伤了。
好在乔果很快介绍起宋约翰的身份,“他是记者,找童主任有点事。”
为了不打扰大家谈正事,区雅丽把闹腾的孩子抱进房间。
宋约翰在乔果示意下叽里咕噜说了一通,同样是用粤语。因为乔果觉得对方哪怕听不懂,但华夏语总能拉近点彼此的心灵距离。
乔果假装继续介绍:“约翰在美国有一家报社,他在国内寻亲时也考察了杂志市场。”
宋约翰配合得很好,已经把一兜子杂志铺在茶几上。
“这是咱们海市常见的杂志。种类繁多,有画报类的,有电影时装这种专业类的,还有杂文故事、历史文学……”
童玉芬不愧是干了几十年记者的,对报刊还是很敏锐的,立即问:“约翰先生是不是想说我们国内的杂志市场正在进入蓬勃发展期?”
乔果一顿,褪去家庭妇女的外衣后,童玉芬职业女性的素养还是很厉害的,于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是的。约翰先生是位记者,也是位商人。他看到了商机,也发现了问题。”
“什么问题?”童玉芬问。
屠念彬父子虽然对报刊杂志不了解,还是听得津津有味。
模式同上午在文化宫一样,乔果翻译宋约翰表述,唯一不同的是,此时宋约翰聊的是自己熟悉的领域,发挥正常,让乔果轻松了不少。
“约翰先生说,杂志与报纸的不同之处是能让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所以杂志的内容应该更丰富、更精致。而咱们国内市面上的杂志,少了一个大类。”
“少什么类别?”童玉芬将茶几上的杂志翻了几遍,没发现端倪。
“文化类,culture。”乔果终于抛出了这次拜访的核心话题。
“culture?”屠爱党忍不住重复这个英文单词,他也学过一点英文,这个单词还是懂的,兴致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干脆用自己会的单词提问:“Sing? dance? write?”
“No, No!”宋约翰猜到他想说文化是不是唱歌跳舞写作,于是叽里呱啦解释了一堆,当然这回是英文。毕竟粤语对他来说只会些日常口语,专业方面的表述还是英文更准确。
这下连乔果都听得有些吃力。不过没关系,她反正也不是来做学术探讨的,只要围绕主题,把自己准备好的思路表达出来就行。
“约翰先生是学历史的。他办了本文化类杂志,主要涉及历史文化。但他来到国内后,有了新的灵感,希望把中美文化间的差异进行介绍和对比。举个例子,他对咱们弄堂里的烟火气很着迷,比如晒酱瓜的目的和历史传承,腊肉为何挂在屋檐下,弄堂里的小孩子唱的童谣是什么意思……”
“这些地域文化完全可以介绍给美国人看,他们会觉得新奇无比。类似带有华夏特有文化色彩的东西,他都想写到文字里,印到杂志上。”
“同时也会和美国人的习俗做对比分析,这样才能让大家对两国文化有更详细深入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