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府谷风云起 (第2/2页)
张献忠坐在一旁,慢悠悠地喝着茶水,脸上带着一丝狡黠的笑,阴阳怪气道:“李将军好大的口气,说得轻巧,真要打起来,怕是第一个当逃兵的就是你。到时候,你脚底抹油溜了,可别连累我们。”
李明目光如炬,锐利地看向张献忠,毫不示弱,向前一步,针锋相对道:“张头领,若是怕了,大可躲在后面,不必在此冷嘲热讽。只会耍嘴皮子,可成不了大事。”
王嘉胤强压着心头的怒火,脸上挤出一丝难看的笑容,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李将军,你的想法虽有几分气魄,但太过冒险。咱们根基未稳,还是稳扎稳打,先拿下皇甫川堡、河曲县城和保德州城更为妥当。这才是务实之举,切不可好高骛远啊。”
李明却依旧坚持己见,眉头紧皱,言辞激烈:“王盟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今朝廷内忧外患,自顾不暇,延安府兵力分散,正是我们的大好时机。若此时瞻前顾后,错失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将来必定追悔莫及 。我们不能总是畏畏缩缩,必须要有大胆的战略,才能真正在这场反明大业中脱颖而出。”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大堂内乱成一团。支持王嘉胤的头领们纷纷指责李明的提议不切实际,是在拿兄弟们的性命开玩笑;而李明也毫不退让,慷慨陈词,试图说服众人。整个大堂被激烈的争吵声淹没,场面混乱不堪,火药味十足 。最后王嘉胤见再讨论下去也没个结果,只能宣布散会,明天再讨论下步进军方向。
此后,表面上双方相安无事,实则暗流涌动。因李明经常教育自己的士兵要爱护百姓,不能忘本,所以红义军所到之处,虽然不能说是绝对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但在这个时代论军纪绝对是数一数二,在绥德府时所过之处百姓真的是夹道欢迎。而王嘉胤手下的义军成分复杂,难以约束,一些人恶习难改,经常欺压百姓、劫掠乡里、强抢民女,搞得周围民怨沸腾,百姓避之不及。
一日午后,烈日高悬,酷热难耐。王嘉胤手下的三个义军士兵,晃晃悠悠地在附近村庄游荡。他们满脸酒气,眼神中透着不轨之意。突然,他们盯上了溪边洗衣的年轻村姑。其中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士兵,搓着双手,邪笑着就朝村姑走去,一把抓住村姑的胳膊,嘴里嘟囔着:“小娘子,跟哥几个回营里乐呵乐呵。”村姑吓得花容失色,拼命挣扎,发出凄厉的求救声。
恰好此时,红义军的四名士兵出营打水路过此地。为首的是一个叫张勇的年轻士兵,他浓眉大眼,为人正直勇敢。听到呼救声,张勇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对,带着同伴迅速赶了过去。看到王嘉胤手下士兵的恶行,张勇怒目圆睁,大喝一声:“住手!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强抢民女,你们还要不要脸!”
那几个作恶的士兵转过头,醉眼惺忪地看着红义军士兵,其中一个瘦高个不屑地啐了一口,骂道:“哪来的多管闲事的家伙,识相的赶紧滚,别坏了大爷们的好事!”
张勇气得浑身发抖,一步上前,挡在村姑身前,义正言辞地说道:“你们这种败类,根本不配当义军!今天这事儿,我们管定了!”
瘦高个恼羞成怒,伸手就去拔刀:“好啊,那就看看是你的命硬,还是我的刀快!”刹那间,寒光一闪,他的刀直直地刺向张勇。张勇侧身敏捷躲过,顺势抽出自己的长刀,大喝一声:“兄弟们,教训这群混蛋!”红义军士兵们迅速摆开架势,与王嘉胤的手下战作一团。
红义军平日里训练有素,配合默契。张勇刀法凌厉,每一招都直逼对方要害;他的同伴们也不甘示弱,有的擅长防守,有的主攻进攻,进退有序。反观王嘉胤的手下,因醉酒脚步虚浮,反应迟缓,很快便露出败势。瘦高个被张勇逼得连连后退,一个踉跄差点摔倒。络腮胡也被另一名红义军士兵击中手臂,疼得他哇哇直叫,手中的刀差点掉落。
然而,打斗声很快引来了王嘉胤军营中的其他士兵。听到动静的他们,叫嚷着纷纷赶来支援。眨眼间,十几名王嘉胤的手下将红义军士兵团团围住。红义军士兵们毫无惧色,背靠背站在一起,警惕地看着四周。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红义军营内有士兵听到了远处的喊杀声。一名眼尖的士兵大喊:“不好,是张勇他们的方向,怕是出事了!”瞬间,二十多名红义军士兵拿起武器,朝着事发地狂奔而来。他们如猛虎下山般,迅速冲入包围圈,与被围的同伴会合。有了援兵加入,红义军立刻就占据了优势,靠着平日里的训练产生的肌肉记忆,迅速列成一个小方阵,嗷嗷叫着向着王嘉胤的乱兵杀去。
王嘉胤的第二波援兵不久后也抵达战场,看到己方士兵竟然不仅没有占到上风,反而被打的四散奔逃,恼羞成怒,立刻向二十多个红义军组成的方阵杀去,同时派人回营再度搬救兵。不一会儿,又有三十多名王嘉胤的手下赶来,手持武器,气势汹汹地冲向红义军。
红义军这边也不甘示弱,传信的号炮声接连响起,营内得知消息的其他士兵纷纷列队赶来助阵。一时间,双方械斗人数不断增加,械斗的规模越来越大。原本宁静的河边被喊杀声、兵器碰撞声淹没,尘土飞扬,场面混乱不堪。双方士兵杀红了眼,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鲜血染红了地面,局势彻底失控。李明和王嘉胤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最终控制住了局势。由于李明的红义军训练足、士气高、组织纪律性好,始终结成阵型与王嘉胤的一群乱兵打斗,所以仅仅伤了十几个,而王嘉胤部仅仅被红义军打死的就有近百人。
此事令李明和王嘉胤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王嘉胤指责李明故意纵容手下无故挑衅,李明则痛斥王嘉胤治军不严,祸害百姓。
王嘉胤脸色铁青,猛地一拍桌子,怒声说道:“李明,你手下公然挑衅我义军兄弟,此事绝不能就这么算了!你必须把当时带头闹事的几个士兵砍头,给我这个盟主一个说法,否则无法平息其他义军的怒火!”
李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愤怒,毫不退缩地直视王嘉胤,大声回应道:“王盟主,你这简直是本末倒置!明明是你的人强抢民女,作恶多端,我手下士兵只是路见不平,仗义出手。要给说法也是你给百姓一个说法!你必须重处强抢民女的那几个败类,以维护我们义军的形象,不然,我李明绝不善罢甘休!”
王嘉胤气得浑身发抖,手指着李明,咬牙切齿道:“你...你这是公然违抗盟主之令!”
李明冷笑道:“我只知道,正义所在,绝不妥协!我红义军是为了反抗暴政、保护百姓而来,不是来和你这种纵容恶行的人同流合污的!”
两人互不相让,气氛剑拔弩张,双方彻底闹掰,原本就紧张的局势更是一触即发 。
随着矛盾激化,王嘉胤终于坐不住了,他秘密召集高应祥、张献忠等几个信得过的义军首领商议对策,决定先下手为强,除掉李明,以绝后患,终于到了要摊牌的时候了,一场内讧即将在府谷城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