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三百两 (第2/2页)
徐安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茶叶,慢条斯理地说道:“本官已尽力而为,县衙财政吃紧,沈县令说了这三百两已经是极限了,毕竟现在郡里和朝廷对咱们同会县很不满。”
武阳冷笑:“徐主簿真是说笑,县衙每年赋税几何?商税几何?而今仅拨三百两,让我如何修路?”
徐安放下茶盏,抬眼看着武阳,缓缓道:“武统领若是觉得资金不足,大可以另想办法,沈县令既然把此事交给你,便是对你的信任,莫非你要让沈县令失望?
武阳眯起眼睛,眸中闪过一抹危险的光芒。
县衙大堂,气氛凝滞,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
武阳目光灼灼地盯着徐安,眼中带着几分怒意,声音低沉而凌厉:“徐主簿,你让沈县令出来,我要好好问问他——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徐安轻轻一笑,摇着折扇,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缓步走到武阳面前,目光含着一丝莫测的意味,语气却依旧温和:“武统领何必动怒?沈县令一早便已经离开,去了郡里汇报工作。”
“去了郡里?”武阳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正是。”徐安微微点头,缓缓道:“沈县令亲自前往郡城,自然也是为了同会县的发展,更何况……”他顿了顿,嘴角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沈县令可是去为武统领你邀功的。”
武阳闻言,顿时冷笑了一声:“邀功?哼,若他真的念着同会县的好,何至于让我带着三百两银子去修路?恐怕这所谓的‘邀功’,不过是顺便向上头邀他的功罢了。”
徐安不置可否,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轻轻摇了摇折扇,幽幽道:“武统领,这件事情既然已经交到了你手里,你总不能半途而废吧?沈县令可是对你寄予厚望,等他从郡城回来,若是看到你把事情办成了,那可就真是大功一件。”
武阳心里冷笑,彻底对沈怀德失望了。
寄予厚望?怕是恨不得自己出个大丑,好让他顺势收回兵权,把自己架空吧?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怒意。既然沈怀德不在,自己便是说再多也无济于事。他心里已经有了打算,既然县衙不给钱,那他武阳就自己想办法!
想到这里,他拱了拱手,沉声道:“既然如此,那武阳就不打扰徐主簿了。”
说罢,他转身便要离开。
可就在这时,徐安忽然开口:“武统领。”
武阳停下脚步,回头看着他,眼中带着几分警惕:“徐主簿还有何指教?”
徐安收起折扇,双手负于身后,目光深邃地看着武阳,声音不疾不徐地说道:“凡事皆有法子,统领不妨多想想。若你真的能在这等条件下把事情办成,那就算沈县令再如何,也无法再为难你了。”
此话一出,武阳的眼神顿时微微一凝。
这话的意思……颇有深意。
徐安这是在暗示自己?
武阳沉默了片刻,忽然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抱拳道:“多谢徐主簿提醒,武阳记住了。”
徐安微微点头,目送着武阳转身离去,直到武阳的背影消失在大堂门口,他嘴角才缓缓勾起一丝诡异的笑容。
离开的路上武阳骑着马,沿着县衙前的青石街道缓缓前行,脑海中却不断回响着徐安那句意味深长的话。
“凡事皆有法子,统领不妨多想想。”
“若你真的能在这等条件下把事情办成,那就算沈县令再如何,也无法再为难你了。”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在提醒自己,让自己迎难而上,可细细琢磨,却又像是在暗示什么……
武阳眉头紧锁,心思翻涌。徐安是沈怀德的心腹,按理来说,他应该处处维护沈怀德的利益,可这句话……却好像在引导自己去另辟蹊径?他究竟是有意相助,还是在故意设套?
武阳并非天真之人,他很清楚,在官场之中,没有无缘无故的帮助,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敌意。徐安这番话,不可能是单纯的“好意”。
他到底在算计什么?武阳抬头望向远处的街道,心中暗自思索。
如果自己真的能在没有足够资金、人力的情况下把事情办成,那的确会大大提升自己的威望,到时候,沈怀德想打压自己都没有理由。可同样的,徐安为什么要提醒自己?
他是不是在故意挑拨自己与沈怀德的关系?还是……他另有所图?
武阳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光芒。不管徐安藏着什么心思,自己都不会坐以待毙!既然县衙不愿意给钱,那他武阳就自己想办法!
漆树林的开发是同会县的一桩大事,牵涉甚广,不仅对本地百姓有利,对外来的商贾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如果自己能找到愿意投资的商人,或者借助其他方式筹集资金,未必不能将这条路修出来!
想到这里,武阳握紧缰绳,嘴角缓缓扬起心里已经有了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