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任命(下) (第2/2页)
钦使并未拒绝,微微一笑:“胡县令心意可嘉,这些不过是区区小事,且不必过于见外。”
“下官一点心意,还望钦使大人莫推辞。”
随即,钦使大人起身,对胡县令一拱手:“既然如此,那便多谢胡县令的盛情款待,日后想必胡县令定会大有成就!”
说完,钦使便告辞离去,身后跟着几名侍卫,消失在县衙的大门之外。
待钦使离开后,胡县令依然显得非常高兴,他转过身来,对武阳六人道:“诸位辛苦了,感谢你们在这次行动中的大力协助,尤其是武阳,果然是英雄出少年,方中县能有你们,实乃幸事。”
武阳微微一笑:“胡县令过奖了,若非有您的支持,我们如何能顺利剿匪?”
“我们只是各司其职,大家同心协力罢了。”胡县令谦虚道。
武阳点了点头,心中却并不完全轻松。他知道,方中县的平安只是暂时的,眼前的这一切,也许只是表面上的和谐。若干年后,这份荣耀是否能继续维持,谁又能预料?
“胡县令,”武阳开口打破了短暂的沉默,“有件事我们也得先行告知您。我们六人需要回幽岷山一趟,向师傅杨不拙复命。”他没有直接说原因,因为他明白,胡县令也并未对此有过多的疑虑。
胡县令显然并没有反对,他微微一笑:“嗯,我听说杨不拙先生可是一位非凡的高人,既然你们去向他复命,自然是需要些时间。若你们一切顺利,尽早归来便是。”
武阳和赵甲五人相互交换了一眼,心中明了。“多谢胡县令的理解。”武阳拱手行礼,“我们定会尽快赶回来,协助县令处理余下事务。”
“好,既然如此,你们便赶紧去吧。”胡县令爽快地答应了,“我会安排好一切,你们放心。”
武阳、赵甲、钱乙、孙丙、李丁和谢戊这六人,从方中县忙碌的事务中抽身而回,踏上了通往幽岷山的归途。一路上,武阳的心情一直较为平静,然而他知道,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才只是一个开始。
在山路上行走了整整一天,六人终于到达了幽岷山脚下。熟悉的山景、清新的空气,给人一种温暖的归属感。天色渐晚,渐渐转入夜幕,幽岷山的巍峨显得愈加深沉与安静。
这一次,武阳心中所怀的,不仅是对任务的完成的满足,还有对未来的深思。进入山中后,六人一路无话,最后还是来到了杨不拙所在的那座简朴的草屋。
屋内,杨不拙正在案前研读古籍,他的身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悠远与睿智。看到武阳他们进来,杨不拙微微抬起头,眼神依然清澈,仿佛早知他们归来。
“回来了?”杨不拙微微一笑,语气温和,“如何,方中县的事情处理得如何?”
武阳拱手道:“回禀师傅,刘师爷与刘小川已被问斩,方中县的山匪问题终于得以解决。胡县令得到了朝廷的嘉奖,而我与赵甲五人也受到了表彰,被任命为方中县的统领及伍长。”
杨不拙沉默片刻,目光扫过武阳身后的人,见赵甲五人也都面带笑容,神情中透露出一丝自信,便轻轻点了点头。
“不错,方中县的剿匪任务,你们办得不错。胡县令虽有治县之能,但若没有你们的助力,恐怕也难以收获这样的功劳。”杨不拙话语中带着一丝欣慰,“这些年,方中县的山匪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你们的表现让朝廷对方中县的治理大为改观。”
武阳低头沉默了片刻,忽然抬起头来:“师傅,我们做的这些,确实让方中县迎来了平安,但我心中始终有一个疑问。如今我和赵甲五人都受到了重用,且已在朝廷上有了一定的位置。可我们终究只是外来之人,纵使我们在方中县立下赫赫战功,但这一切,究竟能持久吗?还是说,这只是一步棋,之后的路,才是最为关键的。”
杨不拙微微一笑,抬手示意他坐下:“你这话说得极是。如今的局势,确实给你们提供了一个大好的机会,但同样也潜藏着巨大的危机。”他顿了顿,看着武阳的眼睛,“你想得很周到。方中县的任务完成了,但它并非你们的终点,或许也不是你们唯一的归宿。你们的历练,才刚刚开始。”
武阳不禁皱了皱眉,似乎没有完全理解师傅的意思。杨不拙继续说道:“你们这些人,都是极具潜力的年轻人,方中县虽好,但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你们的目光不应局限于此。如今你们都已在这片土地上站稳了脚跟,接下来的道路,应该是更宽广的。”
武阳心中猛地一动,突然明白了师傅的意思。杨不拙接着说道:“既然大势所趋,你们不妨去方中县闯一闯,经历更多的风雨,锻炼你们的勇气与智慧。等你们的历练足够成熟,再去做更大更远的打算。”
武阳思索了一会儿,终于开口:“师傅的意思,我明白了。是时候给自己和这些兄弟们更多的机会了。若能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干,或许我们真的能做出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他看向一旁的赵甲、孙丙、李丁、钱乙、谢戊几人,发现他们的眼中都闪烁着同样的光芒——那是一种渴望挑战、渴望成长的目光。
“既然如此,我们便继续前行。”武阳微微一笑,语气坚定。
“好。”杨不拙点点头,语气依然温和,“此行,你们若能成功,必定会为将来积攒更多的经验与声望。不过,一切都需小心应对。记得,你们的根在蜀地,等到积攒够足够力量之时,便可重归刘蜀。”
武阳深知杨不拙的良苦用心,他深吸一口气,做了一个深深的鞠躬:“师傅,弟子明白。”
夜幕渐深,幽岷山的寂静被寒风吹拂,篝火依然在屋外闪烁。武阳与赵甲五人并没有急于出发,而是决定在这里再歇息一晚。次日清晨,他们将告别杨不拙和杨元昊,踏上新的征程。
这次告别,并不代表永远的离开,武阳心中清楚,想要重归蜀地,自己必须要还经历不断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