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生命科学的商业帝国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重生1983年!
1996年3月,上海卓氏生命科学研究院。
实验室里弥漫着一种紧绷的期待感。李维宁站在观察窗前,目不转睛地盯着隔壁房间里的实验猴\阿尔法\。这只12岁的恒河猴相当于人类60岁高龄,三个月前还表现出明显的认知障碍——无法完成简单的记忆测试,甚至认不出饲养员。
\最后一次验证测试,开始。\李维宁对着麦克风说道。
技术员按下按钮,实验装置发出轻微的嗡鸣声。阿尔法面前出现了三个颜色不同的按钮,它毫不犹豫地按下了中间的绿色按钮。紧接着,装置释放出一粒葡萄干作为奖励。
\正确率98%,几乎与健康年轻猴子无异。\玛蒂娜·施密特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李,我们真的成功了。\
李维宁深吸一口气,转向站在一旁的卓西度,\卓先生,这是人类首次在灵长类动物身上逆转阿尔茨海默症症状。我们设计的AAV载体成功将治疗基因递送到猴脑内,清除了β-淀粉样蛋白斑块并修复了神经元损伤。\
卓西度双手插在白大褂口袋里,表情平静,但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人体试验需要多久准备?\
\至少两年。\李维宁推了推眼镜,\需要完成毒理测试、剂量优化和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符合Gmp标准的生产设施来制造临床级基因治疗制剂。\
\太慢了。\卓西度摇头,\我有个提议——收购一家现成的制药公司。\
一周后,德国法兰克福。
heinrich pharma总部大楼前停满了媒体车辆。这家有百年历史的德国制药公司因经营不善濒临破产,却拥有欧盟认证的生物制剂生产设施和覆盖全欧的销售网络。
\十亿美元,包括所有专利、设备和员工。\卓西度在谈判桌前放下报价文件,\条件是保留全部研发团队和生产基地。\
heinrich家族代表面面相觑。这个价格远高于其他竞购者,但附加条件也最为苛刻——卓氏要求完全控制公司战略方向。
\卓先生,您确定要保留所有员工?\老heinrich皱眉道,\我们的研发效率一直备受诟病。\
\效率问题源于管理,而非人才。\卓西度直视对方,\德国工程师的严谨正是基因药物生产最需要的品质。\
当签字笔落在合同上的那一刻,欧洲医药行业尚未意识到,一场变革已经悄然开始。
1996年6月,上海卓氏集团季度战略会议。
会议室大屏幕上显示着最新的组织架构图:卓氏集团旗下已经拥有十二家主要子公司,从最初的芯片、光刻机扩展到如今的医药、医院、连锁药房等多个领域。
\heinrich pharma已经更名为卓氏欧洲制药,正在改造生产线以适应我们的基因药物生产标准。\苏晚晴汇报道,\上海张江的Gmp生产基地下个月就能竣工,设计产能足以满足亚洲市场需求。\
林子豪举手提问:\老板,我们真的要自己建医院和药房?这不是偏离了科技公司的定位吗?\
卓西度微微一笑,按下遥控器切换幻灯片。屏幕上显示出一张流程图: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试验,再到药品生产和终端销售,形成完整闭环。
\医药行业的痛点是什么?\他环视众人,\是研发与应用的割裂。我们不仅要开发突破性疗法,还要确保患者能够真正受益。收购华东六省的惠民连锁药房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建立卓氏专科医院网络,专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罕见病的治疗。\
财务总监林小芸快速计算着数字,\按照这个规划,未来五年需要投入至少二十亿美元。\
\资金不是问题。\卓西度语气坚定,\光刻机公司即将上市,预估市值超过百亿美元。阿里巴巴的股份也在增值,软银最近给出的估值已经达到一亿五千万美元。\
其实卓西度没说的是,我的道指看涨期权的价值正每日以数亿美元的速度递增,而且即将……起飞!
会议结束后,卓西度单独留下了李维宁和玛蒂娜。
\人体试验准备得如何了?\
李维宁递上一份文件,\方案已经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但FdA和EmA都要求我们提供更长期的安全性数据。\
\那就先在中国开展。\卓西度果断决定,\我已经和卫生部达成共识,允许我们在瑞金医院进行小规模临床试验。首批十名患者,全部为早发性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