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反对联盟代表跳反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被班花绿了之后,校花女神为我痴狂!
沈逸辰“反哺计划”一出,全网沸腾。
各大教育平台争相报道,甚至有财经杂志罕见专栏直言:“千校系统本质上已具备社会级结构功能,青年成为了系统变量,而非被管理值。”
一时间,沈逸辰成了“结构变革引擎”的代名词。
但越是成功,越是刺痛一些人。
尤其是那些,曾在沈逸辰初创青创联盟时跟随他一路走来的——老代表。
他们一部分人,最初是真支持者。
但随着沈逸辰日渐“神坛化”,他的民意席位早已盖过其他所有代表,话语权的重心,几乎不再平摊。
而他们——从当初的“联合创始”,变成了如今的“边缘账号”。
终于,在一次高层协调通气会上,十七名原联盟代表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
《关于优化现有议事系统结构,拆解千校系统为若干自管区域体的草案》
名义很好听:
“为防止青年系统过度中心化,以避免‘个人魅力压制结构意志’现象。”
“提议将现有系统分散为六至八个独立议事组,打破对沈逸辰‘单人结构标签绑定’。”
舆论爆了。
【这是担心垄断?还是怕自己被边缘?】
【他们说是为了系统健康,但怎么看都像是想砍人头】
【沈逸辰是不是做得太强,让这群老代表突然意识到:自己其实啥也不是?】
而媒体开始大幅转发提案核心内容,标题煽动意味十足:
“从共治到独裁?沈逸辰是否已成为千校系统唯一的神?”
“青年改革最大阻力:个人崇拜式系统依赖?”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声,联盟内外的焦虑情绪快速升温。
而沈逸辰——整整三天没有任何回应。
没有开会,没有直播,连社交平台都一言不发。
媒体记者堵在青创总部,疯狂拷问工作人员:“是不是沈逸辰慌了?”
“他是不是知道自己要被投票赶下去了?”
“是不是要出大事了?”
直到第四天凌晨,千校系统首页忽然弹出一个全新的功能入口:
【民意反投票·公共系统结构稳定调查】
系统说明极短:
“既然有人提出拆解建议,那就来一次最真实的反馈。”
“不由代表,不由高层——只由每一个议事节点成员,亲自投票。”
所有千校系统用户,仅能投一次,实名制数据绑定,无权转让,三天后公示数据。
平台同步加载投票系统,全网进入“千校系统存废大决议”的狂热期。
直播频道在线人数破纪录,各大高校学生群爆炸:
“终于轮到我们自己决定了!”
“谁说结构归高层,系统本来就是为我们服务的!”
“沈哥牛x,拿着王炸都不用,直接把权力扔回我们手上!”
“你们不是代表?那看看谁代表得动我们。”
——真正的权力,从不靠嘴说。
而是,看你能不能让所有人站在你身后。
……
三天后,投票系统锁定。
数据浮出。
投票总人数:超过2370万人。
有效票数:2348万。
支持现行千校系统架构:98.7%
支持拆解或重构者:1.3%
全网哗然。
没有任何修饰,没有任何操作余地——
这是真实的数字,真实的民意。
而就在投票结束后五分钟,青创系统公开通报:
“由于现有结构稳定支持度超过90%,联盟将继续保持千校系统为主架构模型。”
“部分提出‘结构拆解’议案者,将暂停数据节点代表权,由各高校重新选派代表。”
现场图像播出——
那十七名跳反的联盟代表,在系统后台权限被“咔哒”一下锁定,只剩“阅览资格”,再无决策权。
媒体摄像头下,他们脸色灰败、神情发僵。
直播弹幕狂刷:
【掉价式下架哈哈哈】
【你们不是要投票吗?投了啊,怎么不说话了?】
【你们不是代表?代表出来说句话?】
#代表跳反群体下架#
#民意反投票结果公布#
#这才是民主系统,不靠吵,靠真数#
一时间,全国青年组织再次发起联署:
“我们不是需要被代表的群体。”
“我们,是自己代表自己的联盟。”
……
青创总部。
沈逸辰望着后台反馈数据,久久不语。
林紫然轻声道:“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他们会跳反?”
沈逸辰淡淡一笑:“不是早知道。”
他看着屏幕上那行大字:
“投票不是为了保我。”
“是为了证明——我可以不在,系统还在。”“反投票”一战,旧盟代表集体下架,沈逸辰人气再度封神。
外界议论纷纷,媒体高呼“全民结构革命”即将彻底完成。
青创联盟的系统性权威几乎已无可撼动。
而就在这时——
赵如嵩,宗家幕后“最高代言人”,出手了。
这一击,不走资本、不走平台、不碰舆论。
他拿出了最后的底牌——历史。
……
一纸“联盟旧规卷宗”,悄然出现在国家高校联盟校董会例行听证会会议桌上。
“此卷宗为联盟创建之初,即十年前最初创建草案修订草案第三稿,条款第七十九条明确规定:青创系统不得干涉区域性教学规划、学科导向调配、及制度推进研究。”
“沈逸辰近年来以‘议事系统自治’之名,持续推动结构性教学干预与引导,已触犯原始章法底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