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投资和搞事情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崛起中东:从推叙利亚内战开始!
先知先觉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搞事情的时候知道谁是烂泥扶不上墙,谁可以加大投资。比如现在的路明就非常坚定的投资拉赫曼旅,因为他知道这是一笔性价比非常高的战略投资。
当一个国家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中,总会大浪淘沙的涌现出一个或者几个在或者一批杰出的军事将领。这就是实战的必要性,和平年代靠的是资历,只有经过实战的检验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最后才能得到几个优秀的将领。无论哪个国家长期经历战争都是如此,区别就是大国可能会出一些熟练大兵团作战的顶级指挥官而小国只能出现一些精通战术的前线指挥官。
这都是在不断的战争中学习战争得到的经验,就像新兵变成老兵在到精锐士兵一样的过程。越是高级将领越是难得,因为指挥层面越高越输不起,很可能一场作战就把本钱输个精光难以从头再来。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所以阿卜杜勒苏麦尔这个身价一亿美金的男人,就是路明的投资对象。有时候做战略不一定要把人才放到自己旗下,投资潜力股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也是一样的。过程不重要,结果才是重点。
叙利亚西部局势非常有意思,大马士革政府和自由军胜利阵线联盟互相锁喉。大马士革的战术是类似于满清打太平天国的路数,在反政府军伊德利普的大本营马拉特努曼市东面和南面分别设置了两个军事基地群,分别是瓦戴迪夫军事基地和哈米迪亚军事基地。这有点像满清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
这种战术的好处就是在你家门口防守,牵制你大量的兵力同时增加物资的转运难度。毕竟兵少了城市危险,总部安全难以保障。兵多了武器弹药和物资消耗自然就庞大,还需要派兵保护物资通道。这样就可以牵制更多的兵力。
唯一的办法就是进攻,但是会很亏本,毕竟进攻方的损失大多数都大于防守方面的损失。
历史上政府军汗谢洪战役失败以后再没有余力全面战略进攻了。就是因为两个大营被攻破,再也牵制不了自由军和胜利阵线武装的兵力了。这场战役堪称是叙利亚内战转折点,当然了,叙利亚内战转折点也挺多的。自由军在大马士革地区的失败,是一个转折点,阿勒颇也是一个,这都是政府军胜利,在这个以后自由军就完了,汗谢洪战役是政府军失败,胜利阵线真正崛起了。
而胜利阵线武装和自由军对大马士革政府的锁喉就是东古塔地区,这个战略有些类似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主打一个我不出来,你进来抓我就好了。如果不进来就在外面蹲着,但是防守兵力需要非常多。毕竟一个地区出口太多了,需要比对方至少4倍以上兵力围困。
这个东古塔地区清一色玩地下,把整个东古塔地区堡垒化。甚至兵工厂都有地下的。
两个就是互相锁喉的在比拼谁先缺氧昏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