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改元建安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季汉刘璋!
曹阳。
白波帅李乐抵达了黄河北岸,并数次举火为号,以通知南岸的天子和公卿速速渡河,以避开李榷、郭汜的兵锋,可久久得不到回应。
李乐顿然心生犹疑,他怀疑天子刘协所在的营寨被李榷、郭汜攻破,天子和公卿都落入了凉州贼的手里,故而黄河南岸迟迟不见人影。
这种情况下,李乐盘算了起来,是就此回归河东郡,做他的白波渠帅继续逍逍自在,还是返回黄河南岸,前往天子刘协所在的营寨一探究竟。
两种念头在脑中纠斗,李乐在黄河北岸的滩头来回踱步,始终下不了决心。
回归河东郡,固然可以保全自身,不用再和李榷、郭汜所部凉州锐卒缠斗,可一旦回归河东郡,他就还是黄巾余孽、白波贼寇。
若是返回黄河南岸,前往曹阳县天子刘协所在的营寨护卫天子,他日天子得脱,嘉赏有功之臣,他便可以脱去贼身,成为大汉的臣子。
‘难办啊!’李乐仰头望月,一时间难以定夺。
他作为黄巾余部河东白波军将领之一,从河东拥兵前来护驾天子,一则是受到了故友杨奉的邀请,二则他打算依靠着护卫天子的功劳,就此脱去贼身,不再做人人喊打的黄巾余孽。
只是形势危难,意图阻止天子东归雒阳的李榷、郭汜所部凉州锐卒战力实在强悍,他会同白波帅韩暹、胡才、李乐以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等人的部曲,也难以战胜。
李乐所忧心的是,护卫天子的功劳还没拿到,就此被李榷、郭汜阵斩,这般就亏大发了。
正在李乐旁皇不定之时,黄河南岸却是亮起了灯火,虽是月光皎洁,四野分明,可灯火比之月光,明亮更甚一筹,眼尖的李乐瞬时就看在眼里。
‘总算来了。’李乐松了一口气,如今不用他再去烦恼什么了,只待天子到达黄河北岸,而后拥护天子前往河东即可。
然而令李乐未曾想到的是,来人并不是天子和公卿,而是一名报信的使者,使者下了黄河南岸十余丈高的岸头后,驾着一叶扁舟,携带一点灯火来到了黄河北岸,向着李乐禀告情形。
“李榷、郭汜向天子请和,天子仁德,答应了下来,李榷、郭汜将于明早释放擒获的百官、宫人妇女,并归还劫掠到的乘舆、器服,而后西归长安,为朝廷外藩,守卫一方……战事已经了结,天子着我前来唤将军回去。”
“谈和啦?”白波帅李乐下意识的问询了一句,见着使者点头肯定,他乐呵了起来,天子同李榷、郭汜讲和,那便不用再打了,他也就不用再去面对凉州锐卒了。
突然李乐像是想到了什么,或者说他反应了过来,他露出吃惊的神色道:“等等,是李榷、郭汜向天子请和?不是天子向李榷、郭汜请和?”
李乐察觉到了使者话中的漏洞,明明大胜的一方是李榷、郭汜,哪有胜利的一方请和的道理,他悄悄往后退了一步,手按在腰间的环首刀的刀柄上,带着戒备的眼神看着面前的使者。
使者话中的漏洞,让他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使者对李乐的动作浑然不在意,他侃侃而谈道:“将军,天子者,万民之首,宇内共主也……这天下,岂有天子向臣下请和的道理,自然是李榷、郭汜向天子请和……夜寒风大,且临河寒意更深,将军随我回曹阳吧。”
李乐兀自不信,使者的话着实难以令他相信,他怀疑起面前的使者不是天子所遣,而是李榷、郭汜攻破天子营寨后,知晓他到了黄河北岸,遣人过来诱他回南岸,一网打尽。
“夜间灯火晦明,渡河不便,且待天明吧。”李乐推脱了一句,他打算等到天亮再看看,先观望一下形势再说。
“也好,明早再回南岸。”使者也不强求,他只是过来通传一下消息,具体如何行止,还是李乐做主,这乱世,有兵的是大爷,没兵的就是小卡拉米了。
一夜悄然而过。
晨曦之时,李乐自黄河北岸望着黄河南岸,却还是下不了渡河的决心,他始终担忧是个陷阱,李榷、郭汜给他在南岸布置了个口袋,只等他一渡过河,就将他吞下。
能在这乱世生存良久,李乐秉性上的谨慎小心,是他生存的利器,不管什么时候,他都是走一步看三步,避免落入危险的境地。
“将军。”使者见着天明,而李乐兀自不动身,他催促了一句。
李乐笑呵呵的道了一句:“且待本将朝食,填饱肚子再说。”他只是推脱。
使者按捺下脸上的急色,他点点头道:“将军说的是,先填饱肚子,士卒才有力气划船。”
只是朝食过后,李乐还是没有动身的念头,他装模作样的捂着肚子道:“昨夜似乎有些受寒了,我这肚子有些不太舒服,不如我派几人送使者先过河吧,等我肚子稍稍好上一些,晚些时候我再渡河去。”
李乐打算派几个信得过的人跟使者到南岸观望下形势,如果真的和使者所说的一样,他就渡河,不然,他就撒起脚丫子,往河东窜逃而去。
“如将军所言。”使者一以听之,任由李乐发挥他那低劣的演技,全盘应了下来。
不多时,使者同李乐的几名亲信回到了黄河南岸,并返回了曹阳县处天子所在的营寨。
再过了一段时间,晨时的日头升到了接近中天的时候,李乐的几名亲信在李乐焦急的等候中,出现在了黄河南岸,并渡过河去,向李乐禀告着他们的见闻。
“将军,确如使者所言,李榷、郭汜同天子讲和了,我等抵达曹阳大营的时候,李榷的侄子李暹正在送还擒获的公卿和百官,并归还了天子遗落的乘舆、器服……眼下李榷、郭汜已经拔营起寨,向西方奔长安而去。”亲信将他的见闻一一道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