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季汉刘璋 > 第144章 南中人口(四k二合一)

第144章 南中人口(四k二合一) (第2/2页)

益州郡,领十七城,户两万九千余,人口十一万余。

牂牁郡,领十六城,户三万一千余,人口二十六万余。

永昌郡,领八城,户二十三万余,人口一百八十九万余。

心头默算下总和,按照这份竹简的记录,南中几近有三百万人口,如果这个数据是真实的,刘璋估计会笑出声,笑到房梁都跟着他的笑声抖动起来。

要知道历史上三国时期才多少人口,不过八百万左右,虽然这个八百万的数目可能不太准确,毕竟乱世之中,想去精确的统计人口数量是不太现实的事情,再者世家豪强坐大,藏匿人口,蓄养奴仆,有很大一笔人口没有被官方统计到。

但八百万人口纵使翻上一番,也不过一千六百万人口。

因此,南中要是有三百万人口,加上刘璋掌控的巴郡和蜀郡这两个户口大郡,刘璋能闭着眼睛碾压这个时代的所有诸侯,平定东汉末年的乱世,飞龙骑脸一波,什么曹操、刘备、孙权,鹰扬河朔的袁绍、跨蹈汉南的刘表,在他的面前,都将是弟弟。

‘可惜啊,可惜!’刘璋叹了一句,这份竹简上的人口数据,是汉顺帝永和五年的,也就是140年,而现在是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隔了五十来年,人口发生了变化。

其次东汉永和年间的人口统计有些复杂,永和年间(136年-141年)的数据有两个,分别是“口四千九百一十五万二百二十”和“口五千三百八十六万九千五百八十八”,永和总共才六年,但是不到六年时间,大汉的人口居然差上了四百七十多万。

而且,这份竹简上记录的永昌郡的人口,竟然高达一百八十九万余,接近两百来万,在永和年间、东汉十三州的郡县中,仅次于荆州的南阳郡的两百四十四万口,以及豫州的汝南郡两百一十万口。

南阳郡和汝南郡都是中原大郡,户口百万,人口多一些,刘璋不以为怪,但是永昌郡这一地处大汉西南的郡县,面积虽然是大了些,但人口怎么也不可能比得上南阳、汝南这些中原大郡的人口。

另外,《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蜀汉的人口才多少,二十八万户,合计人口九十四万,就算考虑到三国时代的制度有所变化,百姓的户籍分为民户、兵户、吏户三种,对后主传中的人口数据进行分别统计的话,实际蜀汉可能的人口数据是民户二十八万+兵户十万+吏户四万,共计四十二万户,按每户四口左右计算,蜀汉约有两百万人左右,也不过相当于永和五年汉昌郡的户口数量。

最后,晋书上宁州,也就是南中不过五万户左右,和永和五年所记载的南中人口数据对比,人口损失如此的巨大,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见后汉书对南中人口统计存在巨大错误。

‘我信你个鬼。’刘璋将这卷竹简往案几上一扔,吐槽了一句。

这份永和五年的南中地区人口统计数据,他是肯定不相信的,但他又没有其他的数据,东汉以降,皇帝年纪一个比一个小,年纪大的,比如桓灵二帝,又是亲近宦官,导致朝廷吏治昏乱,阉宦当道,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再加上南中地处叟夷之地,时不时就有叟夷叛乱,是个比较混乱的地方,如越嶲被夷王高远占据了郡治邛都城,永昌郡多少年没有太守临郡治事,全靠着郡丞吕昌一力撑着。

这种情况下,南中诸郡没闹出乱子就算是好事,人口统计这项高难度、高复杂度、高组织度的工作,在刘璋前世所处的信息化时代都算是极为困难的工作,这个时代南中自然没有哪个太守能去执行统计人口一波。

基本上都是下面报上一个人口数字就记下,人口对比往年多了还是少了,没有人会去关注,更没有人会去细细盘问。

刘璋揣摩着,如果蜀汉按民户、吏户、军户统计人口的话,蜀汉当有二百万人,南中地区当是占有三分之一,也就是南中有七八十万人,此外,相比蜀汉时期的南中,当时雍闿、高定、朱褒在南中叛乱连年,现在南中的叛乱,被刘璋数月讨平,没有蜀汉那种经年叛乱的的情况。

因此,刘璋估摸着,现在的南中之地人口说不定有一百来万,当然这只是他的猜测,南中具体的人口数量,需要在南中安定下来后,让南中地区的郡守详查一番才能得出结果,现在他只能做一些无端的猜想。

这时门外传来动静,吴班领着益州郡太守高颐回来了,坐在案几前的刘璋起身向门口走去,迎接这位在滇池忠贞不屈的太守,摆足一副礼贤的姿态。

将高颐迎接入房内,分主宾安座。

刘璋开口先是夸赞高颐:“高卿这些时日着实辛苦了,先前巴郡有些宵小为荆州别驾刘阖所煽动,造逆于巴地,一时间,我也未能顾上南中,致使高卿为雍氏围困于滇池数月。”

“在外无援军的情况,高卿能于滇池坚守,未有任何动摇,不使雍氏肆意,夫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信哉斯言。”

“此番,高卿有大功于国。”

“明公过誉了。”面对顶头上司刘璋的夸赞,高颐避席谢道。

“颐为益州郡太守,先是不能察觉雍氏的谋逆之心,后又不能荡平雍氏叛军,以至于叨扰到了明公,迫使明公领兵南下,踏入南中这瘴痢之地,是颐之过也。”

“坚守滇池,不屈身于贼,是颐身为益州郡太守的职责所在,实在算不得什么功劳,明公说我有功,着实让我汗颜。”

听读者大大的话合章啦(●''●)

听人劝,吃饱饭~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