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荣城市探案 > 新的案件174

新的案件174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荣城市探案!

第一幕:殡仪馆冷库突破(晨7:45)

唐静薇推开殡仪馆冷库的锈蚀铁门,寒气裹着腐肉味扑面而来。三十三套藏蓝色儿童训练服冻在冰层下,衣领处凝结着蓝绿色铜锈。法医用镊子挑起第17号训练服的袖口,暗红的“张明宇”绣名牌被冰晶包裹。

“后颈处有金属摩擦痕迹。”老杨举起放大镜,布料纤维间卡着几粒青铜碎屑,“和文物局刮刀上的锡盐成分一致。”他突然用手术刀划开夹层,一叠泛黄的呼吸训练记录单簌簌掉落,每张都印着暗红的六芒星水印。

看守冷库的老头缩在墙角,布满冻疮的手指向西北角:“那批衣服是1992年查封时封存的...但、但上周有人来调过温控记录。”他浑浊的眼球突然瞪大——冷库顶棚的通风口滤网上,粘着半片新鲜的血痂。

技术员小李攀上梯子取样,手电光扫过时突然低呼:“滤网背面用血写着‘34’!”暗褐色的数字边缘,还粘着几缕灰白头发。

第二幕:化工厂防冻液追查(午12:15)

市化工厂旧址的废弃车间里,唐静薇踢开满地玻璃试剂瓶。老杨用便携式气相色谱仪检测生锈的储罐残骸,突然指向仪表盘:“乙二醇浓度33%,还有微量硝酸铜——和涉案卡车防冻液残留完全匹配!”

“1987年这个车间专门生产特种防冻液。”退休老工人拄着拐杖颤抖着出现,指着墙上的生产日志,“5月那批货的订单号是tb-3385,提货单位写着‘市儿童体校’...”他剧烈咳嗽起来,痰液在水泥地上晕开蓝绿色菌斑。

唐静薇蹲下用棉签取样,手电光扫过老工人鞋底:“您今天去过殡仪馆?”鞋纹缝隙里的冰晶在光照下泛着青铜光泽,与冷库冰层成分完全相同。

老工人突然瘫坐在地,从内衣口袋掏出个铝制药盒:“他们给的...说是治咳嗽...”盒内六粒蓝色药片已氧化发黑,背面刻着微型六芒星。

第三幕:耐药菌株溯源(晚6:28)

市药品检测中心实验室内,法医将培养皿推给唐静薇:“从老周脖颈锈斑培养的结核菌,对1987年常用链霉素完全耐药——但那个年代国内根本没有耐药菌株记录!”

显微镜显示屏上,病菌正在吞噬青铜微粒。老杨翻出泛黄的医药公司出货单:“涉案的第三儿童医院,1986年12月突然加大青霉素采购量,远超结核病治疗需求。”

玻璃门突然被撞开。两名刑警押着文物局老技工冲进来,老人嘴角还挂着蓝绿色痰液:“是他们逼我改装文物运输箱的!那些青铜器里...里藏着药瓶...”他突然抽搐着咳出大口血痰,半片青铜铭牌叮当落地——编号“34”上的血迹尚末凝固。

第四幕:运输线收网(深夜10:03)

西郊卡车坟场,探照灯将三十三辆报废解放牌卡车照得如同鬼魅。警犬对着第17号卡车残骸狂吠,拆弹组从锈穿的车厢底板夹层起获38包真空中药袋,袋内褐粉经检测为结核菌干燥孢子。

“货厢底板有夹层!”老杨用内窥镜探入锈孔,“厚度3.3厘米的铅板夹层,正好屏蔽x光检测——这就是当年走私的‘药品通道’!”

唐静薇突然举手示意噤声。夜风中传来细微的金属刮擦声,她举枪缓缓走向第34号油罐车残骸。罐体表面的“危险”标识下,有人用铜锈画着六芒星图案,罐口温度计显示内部恒温38.5c。

防爆组切割开罐体的瞬间,浓烈的福尔马林味冲天而起——二十三个玻璃标本罐整齐排列,每个都浸泡着套儿童呼吸训练器,标签上的日期停留在1987年6月5日。

现实罪证锚点

冷库生物铁证

训练服袖口铜锈经x射线衍射分析,与涉案青铜觚氧化层匹配度99.3%

滤网血痂dNA与金玉兰直系孙辈牙刷样本存在亲缘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