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朝上朝下 (第2/2页)
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皇子,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得胆小怯懦,一心只求偏安,朝堂因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奸臣当道,忠良受屈。
赵构做出的最为人诟病的决策,当属杀害岳飞并与金朝达成 “绍兴和议”。“绍兴和议” 规定宋朝向金朝称臣、纳贡,割让大片土地,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这一和议虽然在表面上换来了短暂的和平,却让宋朝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尊严,成为宋朝历史上一道难以抹去的耻辱印记。
而岳飞,这位一心报国、战功赫赫的名将,却因秦桧等人的陷害,以 “莫须有” 的罪名被杀害,他的死成为宋朝朝廷黑暗政治的一个缩影,也让无数仁人志士感到寒心。
导致赵构性情大变、决策失误的原因,除了自身的怯懦与偏安思想,金国被蒙元朝所灭,敌人变为更为强大的蒙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面对强大的蒙元,赵构心中充满了恐惧,他不再有与敌人抗争的勇气,只想着如何保住自己的皇位和宋朝江山。
这种心态使得他更加依赖主和派,对主战派则进行打压,进一步加剧了朝堂的混乱。
在南宋的朝堂之上,左右二相的权力争斗格外引人注目。
左相秦桧,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议和派。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当初就是他极力推动宋朝与金朝签订 “绍兴和议”。在他的操纵下,南宋朝廷陷入了一片黑暗,忠良之士纷纷遭到迫害。
岳飞的死,便是他一手策划的悲剧。秦桧在朝堂上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在各个重要职位上,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严重威胁到南宋的政治稳定。
如今的秦桧,也想向当初一样,只是把对象换成了蒙元而已。
右相蔡京,同样不是一个正直的臣子。他推行了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如方田均税法和市易法。
然而,这些原本旨在改善国家财政状况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被蔡京及其党羽扭曲,成为了他们敛财的工具。他们利用职权,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使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蔡京与秦桧之间,虽然在政治立场上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权力欲望,都想将对方整垮,从而实现自己在朝堂上的一家独大。这种权力争斗,使得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生态日益恶化。
然而,尽管南宋朝堂奸臣当道,但也不乏正直之士。
当朝太傅诸葛正我,掌管朝廷六部,同时也是十八万御林军总教头。
他战功赫赫,被皇上封为神侯,在朝廷中地位极高,能自由出入宫廷。然而,他的正直与忠诚却引来了蔡京的嫉妒与打压。在蔡京的不断排挤下,诸葛正我从掌管朝廷六部的高位上接连被贬。
如今,他只能带领着神侯府的四大名捕,处理江湖和朝廷的各种案件。
枢密使韩世忠,也是一位忠肝义胆的将领。他为人耿直,不肯依附权臣秦桧。在岳飞遭陷害时,他挺身而出,当面质问秦桧 “莫须有” 三字何以服天下,为岳飞鸣不平。
他的正义之举,赢得了许多主战派的敬佩,但也因此受到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的攻击。
可以说如今的大宋,不仅朝堂内部纷争不断,外部还面临着强大的军事压力。
蒙元的崛起,让宋朝的处境更加艰难。蒙元军队勇猛善战,不断对宋朝发动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宋朝朝廷却依然在内部争斗中消耗着自己的力量,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力量。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既要承受战争的苦难,又要忍受奸臣的剥削和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