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第2/2页)
真有这本事,还用得着在廊山大队待这么多年啊!
想到这点,原本还愤愤不平的人瞬间冷静下来。
不管人家的工作怎么得来的,但调令是真的,以后人家就是公社的干部,是工人了。
闹得太过了,以后人家想给他们使点绊子多容易啊。
为了已成定局的事得罪人不划算。
方鹏和李婉盈很快发现大家对他们态度的转变,眼里的得意几乎掩盖不住。
解气,真解气啊!
让你们看不起我,现在还不是被我压一头。
人群中,楚宁看着他们头上越发浓重的黑雾,微微拧眉。
“难怪最近我总觉得李同志有些奇怪,也不对我阴阳怪气了,原来是憋了个大的啊。”林楠星喃喃道。
“可方同志最近没什么不一样啊?”蒋源不解的说。
王建国的脸色有些难看,倒不是嫉妒方鹏,而是被朋友欺瞒的不悦。
其他知青也都神色复杂,他们瞒得真好啊,在调令下来前,是一点口风都没露。
方鹏为人圆滑,谦逊和煦的和每一个人告别。
对那些想打听他是怎么被调去公社的问题三言两语的糊弄过去。
只是在面对楚宁和冯海的时候面色有一瞬间的不自然。
要不是楚宁一直留意着他都发现不了。
李婉盈虽然享受别人的恭维和羡慕,但表面功夫做的也不错。
两人感谢了大家对他们的照顾,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拿着行李和介绍信离开了廊山大队。
他们这事大伙议论了好几天,说什么的都有,各种猜测各种阴谋论。
不过这些都没证据,谈论了几天就消停了。
知青点少了两个人,日子还是照常过。
林楠星现在的重心都放在教学上,开学前她就忙着去学生家走访,劝那些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到学校。
只是客观条件在这,能把孩子送过去认几个字已经是学生家长能做的极限了。
农村六七岁的孩子已经能干很多活了,送去念两年书,回来的时候差不多十岁,勤快的都能算半个劳力了。
半个劳力呢,没多少家庭愿意继续送去念书。
念书要花钱,在家干活不仅能分担家务照顾弟妹还能挣工分,这一对比,多不划算。
别看农民不识几个字,但这么简单的账他们还是能算得清的。
你说念书以后能有大出息,可那得是多少年之后,他们现在连温饱都是问题,哪有功夫考虑那么长远的事。
所以劝学的效果一如既往的不好。
林楠星很沮丧。
楚宁只能尽全力开解,“你淘回来的那些书呢,不打算拿出来了?”
林楠星扶额,“忙晕头,把这个给忘了。”
“你说这些书我是直接拿到学校呢,还是在咱们廊山大队弄一个阅览室?”
一开始她是想送给学校的,可劝学回来,她的思想有了改变。
学习不一定要在学校,如果队里有学习的条件,孩子们在空闲的时候也可以走进阅览室学习。
教学的目的是让人明理,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局限在认字,在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