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原理 (第2/2页)
这可由不得他不吃惊。
他瞬间就想到这望远镜的用途,用在战争之上,可以先敌人一步发现敌情。
现在大明的战争,如果要探清敌情,一般是派出斥候近距离查探,这样危险系数不是一般的高,斥候也常常十不存一。
又或者站于城墙或者了望塔之上观察,只不过人的目力有限,所能观察道德东西也是有限的。
但是相较于那般万里挑一的人才,这望远镜倒是可以使得人人“目视千里”。
道衍心中打定了注意,此物必须要呈献给陛下。
而这位傅先生的分量,也在道衍的内心中进一步拔高。
自己这般继续偷听可不是办法,必须要想个办法打入他们内部。
傅林知道,眼前的朱土大概对于科学方面大概有所涉及,但是也不会研究地多么深入,因此准备从光线沿直线传播教起。
那就不得不说传承了千年的小孔成像试验。
最早出现于墨经之上,不得不说,墨经乃是一件奇宝,包括一系列力学、光学、几何学、工程技术知识和现代物理学、数学的基本要素,但是看起来大明似乎大明知道《墨经》的人不多。
《墨经》上记载“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敝下光,故成景于上;首敝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障内也。”
除此之外,北宋沈括在他的着作《梦溪笔谈》中在解释“阳燧照物皆倒”就同样涉及到小孔成像。元朝着名的元朝着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在自己制作的天文仪器之上同样使用了小孔成像。
“小朱,你可知小孔成像。”
朱瞻壑点了点头,这小孔成像他还是知道的,他以前还玩过小孔成像。
“那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先生是不是想说光线是沿直线传播。”
傅林点了点头,对此不意外。
毕竟前人做了这么多实验,想来光线沿直线传播也不稀奇。
“你可知为什么光线经过叆叇会形成一个光点。”
朱瞻壑望着手中的叆叇,脑袋飞速地思考。
虽然这对于朱瞻壑来说是一件难事,但是对于道衍来说却是一件小事。
因为光线发生了弯折。
“那是因为光线发生了弯折。”
见朱瞻壑考虑许久还没有答案,傅林给出了答案。
“这,这不可能吧,光线竟然会弯。”
傅林倒是没有和朱土解释什么,而是来到外面,用木桶打了一桶水回来,然后将手插入到水中。
令朱瞻壑吃惊事出现了,傅先生的小臂仿佛断了一般。
朱瞻壑赶忙拉起傅林的手,却发现傅林的手完好如初。
“这边是光线的折射,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透镜便是如此,而你口中的叆叇我则更喜欢称呼他的另一个名字,凸透镜。”
“凸透镜,这名字倒是有趣。”
隔壁的道衍听到这个名字,看向手中中间凸起的凸透镜,自言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