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大唐凌烟志 > 第139章 冷面寒枪俏罗成(罗士信)归唐

第139章 冷面寒枪俏罗成(罗士信)归唐 (第2/2页)

这种肩高逾六尺(约1.5米)的神骏,其疾驰时流珠般的血色汗渍,按照现今研究,实为寄生虫感染或皮下血管显影的生理现象,却衍生出"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神话。《史记·大宛列传》载其"先天马子",前蹄关节异常发达,能踏石留痕。唐代昭陵六骏中的"什伐赤",正是李世民骑乘汗血马征战时的写照,马鞍具上的波斯纹样,诉说着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

在军事史上,汗血马改变了中原王朝的骑兵建制,汉代为此专设"羽林骑"。文学长卷中,关羽的赤兔、李世民的飒露紫,皆流淌着汗血马的基因。

如今,土库曼斯坦国徽上的金色骏马,仍在延续着这个穿越两千年的传奇,当一匹阿哈尔捷金马在沙漠中扬起金红色鬃毛时,仿佛能听见丝绸之路上清脆的銮铃,正穿越时空悠然回响。

几日前,王道询看到罗士信的汗血宝马,立即上前摸着马颈上如火的鬃毛,斜睨道问道:"听闻此马能日行千里?"

"沙场战驹,不事纨绔。"罗士信按住躁动的坐骑回应道。

哪知,当夜王世充的特使径直闯入军营:"郑王有令,此马赐赵王习猎之用。"

侍卫们举着火把围住马厩,当罗士信的鎏金马鞍被硬生生卸下时,他只能眼睁睁看着爱马被套上镶金笼头。这样的场景,让他突然想起邙山之战那日,也是这样火光冲天,他的三百亲卫尽数战死。罗士信握剑的手背青筋暴起,帐外秋雨敲打铠甲的声音,仿佛在为他最终的抉择而击节。

《旧唐书·罗士信传》记载,"世充知其(罗士信)诈,夺其马以授道询,士信怒,遂来降。"王世充怀疑罗士信有二心,强行夺走他的宝马赐给侄子王道询,这一举动激怒了罗士信,成为他降唐的直接导火索。

此外,《资治通鉴》(卷188,唐纪四)记载:"士信耻与邴元真等同列,遂率所部千余人来降。"则从另一个角度记载了罗士信降唐的原因。邴元真原是李密的部下,后投降王世充并受到重用。罗士信作为瓦岗军旧将,耻于与邴元真等人同列,因而率部降唐。

从两处记载来看,导致罗士信临阵倒戈投降唐军的根本,夺马事件是直接诱因,而对王世充用人政策的不满则是深层原因。这些记载不仅展现了罗士信个人的抉择,也反映了隋末唐初政治博弈的复杂性。隋末群雄割据时期,将领频繁易主是常态,罗士信的降唐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复杂性和地方势力对中央政权的态度。

当唐营辕门洞开时,秦王李世民亲自执炬相迎。火光照亮罗士信甲胄上未及擦拭的血迹,那是当夜斩杀王世充追兵时溅上的。

"陕州道行军总管,非将军莫属。"李世民解下自己的玄色大氅披在他肩头。

东方既白,罗士信望向洛阳方向,终于扯下郑军赤旗,任其飘落在沾满秋霜的草地上。在他身后,一千二百铁骑的铠甲正与朝阳同辉。

长安城中,唐高祖闻讯大喜,不仅特遣钦差携宫廷御酒犒军,更将拱卫关中的要冲陕州交付罗士信镇守。这场震动东都的叛降事件,犹如一柄利刃插入了王世充东都洛阳郑国政权的心脏。

而罗士信这位隋末唐初的传奇将领,自在历史中初现,便在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中拥有极高评价,每一种评价都折射出他不同阶段的人生轨迹和历史地位。正史中,他多以"罗士信"之名出现,《新唐书》开篇即载:"罗士信,齐州历城人也。"这一称谓简洁而庄重,体现了史家对其生平事迹的客观记录。

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年少成名的传奇,他十四岁便随张须陀征战,《旧唐书》以"士信年始十四,短而悍,请于须陀麾下自效"的笔触,勾勒出一位"少年将军"的英姿。 随着战功的积累,"罗将军"成为史书中常见的尊称。

《资治通鉴》赞其"骁勇绝伦",这一称谓不仅彰显了他的将领身份,更凝结了那个时代对勇武之将的崇敬。当他归顺唐朝后,被任命为陕州道行军总管,"罗总管"的称号便成为其仕唐生涯的见证。

《旧唐书》记载:"以士信为陕州道行军总管",短短数字,却隐含着一个乱世武将对新时代的期许。 罗士信战死后,唐朝追赠其为郯国公,谥号"勇"。

《新唐书》以"赠郯国公,谥曰勇"的记载,为其戎马一生画上句号。这一追封不仅是对其功绩的褒奖,更是唐朝对忠勇之士的褒扬。

而在民间传说中,罗士信的形象被进一步艺术化,明清小说《隋唐演义》和《说唐》将其塑造为"罗成",位列"隋唐十八条好汉"之一。文学形象中的罗成英俊潇洒、武艺高强,虽与历史上的罗士信有所差异,却让这位少年将军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此外,罗士信还有诸多别称,其中"瓦岗骁将"记录了他效力李密瓦岗军的经历;"少年英雄"概括了他年少成名的传奇;"忠勇之士"则是对其战死沙场的最好诠释。这些称谓共同编织出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既展现了罗士信作为隋唐之际重要将领的历史地位,也反映了后世对其事迹的传颂与演绎。

从正史中的"罗将军"到民间的"冷面寒枪俏罗成",罗士信的形象在历史与文学的交织中愈发丰满,成为那个风云变幻时代的一个缩影,他的人生经历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既有少年从军的意气风发,也有辗转各方的无奈抉择;既有阵前倒戈的惊心动魄,也有战死沙场的悲壮落幕。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起伏,更是隋唐之际群雄逐鹿、天下易主的时代写照。

至于罗士信如何从齐州历城的一个少年成长为名震天下的骁将,选择归顺唐朝后以及他在李世民麾下立下的赫赫战功和悲壮结局,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展开,为为读者朋友们展现一个真实的罗士信,以及那个英雄辈出、风云激荡的大时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