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玲珑塔下的爱情 > 第8章 团圆与年味

第8章 团圆与年味 (第2/2页)

一进屋,老姨就询问起来妈妈的病情恢复情况,询问了姥姥的心脏病最近有没有犯过,又转过头问石添在工厂工作的事,然后就仿若神奇的魔法师一般,带着满满的惊喜,从行李箱里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件件精心挑选的衣服,脸上堆满了笑意,她热情地说道:“来,都看看,我给大家都买了新衣服,过年就得穿新的,喜庆!” 石添站在一旁,眼睛满是期待,视线紧紧跟随着老姨的动作。轮到他时,老姨带着疼惜的目光,递给他一件款式时尚新颖的夹克衫,语重心长地说:“添儿,试试这件,我瞅着就觉得特适合你,就给你买了,穿上保准精神!” 石添小心翼翼地接过夹克衫,触手之处,只觉那面料柔软得如同云朵一般,又厚实得很,给人十足的踏实感。他轻轻抚摸着衣服的面料,手指在纹理间穿梭,眼中满是按捺不住的欢喜。迫不及待地穿上后,他在镜子前转了几个圈,发现大小就跟量身定制似的正合适,镜子里的自己仿佛一下子褪去了些许青涩,多了几分帅气与精神。

随着老姨的归来,家中原本略显安静的氛围瞬间被打破,欢声笑语如同欢快的溪流,愈发响亮起来,家人算是都齐了。石添静静地看着围坐在一起、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家人,心中仿若被一泓温热的泉水填满,满是温暖与幸福。这段时间以来的疲惫与辛劳,在这一刻仿佛都被一阵轻柔的风轻轻卷走,烟消云散。他深深地明白,有家人在身边,这个年一定会过得热热闹闹、和和美美,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味儿。

今年的年历有些特别,没有除夕,于是腊月二十九便义不容辞地代替了它的职能,承载起阖家团圆的重任。

天刚蒙蒙亮,姥姥精神抖擞地扎进厨房,开始揉弄昨晚上就发好的面。那面团在姥姥的双手间不断翻滚、按压,变得愈发光滑而富有韧性,仿佛被注入了姥姥对新年满满的期许。

石添和老姨也没闲着,两人默契十足地凑在一块儿剁菜馅儿。随着菜刀有节奏地起落,“哒哒哒” 的声响不绝于耳,白菜与粉条在刀刃下逐渐融为一体,散发出诱人的清香。他们一边剁,一边有说有笑,谈论着过去一年的趣事,欢声笑语在厨房里回荡,让这有些清冷的冬日清晨变得暖意融融。

准备工作就绪,舅舅一家三口也到了,一家人正式开启了蒸包子的工序。文安当地家家户户都会在除夕早上蒸包子,姥姥手法娴熟地揪下一个个大小均匀的面团,擀成薄厚适中的面皮。舅妈的手指灵动如燕,轻轻一捏一褶,一个饱满圆润的包子就成型了,不一会儿,蒸笼里就摆满了白胖胖的包子,宛如一个个等待检阅的小士兵。

与此同时,舅舅带着石添上一年级的小表妹来到母亲所在的东屋。小表妹像只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地给姑姑讲着学校里的新鲜事儿,一会儿比划着自己新学的舞蹈动作,一会儿又背诵几句刚学会的古诗,逗得母亲脸上笑开了花。舅舅则在一旁安静地坐着,时不时插上几句,眼神中满是对家人的关爱。石添时不时望向母亲的房间,看到这一幕,心中满是温馨。他深知,这样短暂而美好的团圆时刻,是一家人一年到头最珍贵的时光,足以慰藉生活中的所有疲惫与艰辛。

随着蒸笼里热气腾腾地冒出,包子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屋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这温馨的时刻,热热闹闹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不多时,第一笼包子新鲜出炉,热气腾腾。姥姥神情庄重,小心翼翼地将包子一个个捡到盘子里,大概装了七八个,然后用一条干净的白布仔细包好,郑重地交给了舅舅。舅舅接过,转头轻声唤上石添,两人一同向大门外走去。

来到门口的汽车旁,舅舅和石添钻进车里,发动引擎,汽车缓缓驶出胡同,驶入东关外的环城路,向着城外一路疾驰而去。这是文安当地由来已久的习俗,在除夕这特殊的早上,出锅的第一笼包子,定要带到家中逝去长辈的坟前祭奠,以此表达合家团圆之日对亲人的思念与敬意。一路上,车内静谧无声,舅舅专注地开着车,石添则望向窗外,思绪纷飞。他想起了曾经姥爷在世时的音容笑貌,那些温暖的过往此刻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心中满是对姥爷的哀思。

城外,寒风凛冽,旷野中几座孤坟在晨曦下显得格外寂寥。舅舅和石添缓缓走到坟前,舅舅将包着包子的白布轻轻打开,摆放在坟前,又点着了纸钱。烟袅袅升起,随风飘散,仿佛带着生者的思念传向另一个世界,石添则在旁边用手拔着坟头周围长出的已经枯萎的杂草。之后两人静静地伫立片刻,默默在心中与亲人交流,随后,石添郑重地跪下给姥爷磕了三个头,才转身离去。

等舅舅带着石添回到家时,已经是上午十点了。石添肚子饿得咕咕叫,他走到蒸笼旁,拿起几个还冒着热气的包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那包子皮松软可口,菜馅儿鲜香多汁,瞬间驱散了他身上的寒意与疲惫。吃完包子,石添一抹嘴,看见表妹正在客厅的桌子上专心致志地写寒假作业,她小小的身子坐得笔直,手中的笔不停地在作业本上舞动着。石添好奇地走过去,在旁边静静地看了一会,表妹遇到难题时皱起的小眉头,以及解出答案后脸上绽放的笑容,都让他觉得有趣极了。

没过多久,石添就开始帮着大人们准备年夜饭了。他先是走到院子里,拿起那副喜庆的大红对联,仔细地比对好位置,用刷子蘸上黏稠的浆糊,均匀地涂抹在对联背面,随后小心翼翼地将上联、下联分别贴在大门两侧,那鲜艳的红色在冬日的灰墙映衬下格外醒目,瞬间让整个院子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贴完对联,石添又转身进了厨房,撸起袖子开始洗菜。他把白菜、萝卜等蔬菜一股脑儿地放进洗菜盆里,打开水龙头,冰冷的水 “哗哗” 地流出来,石添的双手瞬间被冻得通红,但他毫不在意,认真地把每一片菜叶都清洗得干干净净。洗完菜后,他又拿起菜刀,开始剁肉。

今年的年夜饭和往年一样,以炖菜为主,鲤鱼和排骨在采暖炉上炖了一个下午,那鲤鱼被炖得色泽金黄,外皮微微发焦,内里的鱼肉却鲜嫩多汁,每一口都饱含着年的味道;排骨更是炖得脱骨入味,轻轻一咬,肉骨分离,香浓的肉汁四溢。还有几个舅妈精心烹制的素菜和清爽可口的凉菜,荤素搭配,相得益彰。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聊着天,诉说着这一年来经历的酸甜苦辣,舅舅讲述着工作中的挑战与突破,舅妈分享着邻里间的趣事,石添也说起了工厂里的成长与收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欢声笑语不断;一边等着看今年的春晚,由于妈妈在床上不能下来,舅舅贴心地把她抱到客厅的单人沙发上,还细心地为她垫上了柔软的靠垫,让妈妈能舒舒服服地参与到家庭的团聚中来。

随着春晚的开场音乐响起,大家的注意力纷纷被吸引到电视屏幕上,精彩的节目一个接一个,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温馨的氛围愈发浓厚。石添看着周围的家人,心中满是幸福与满足,他深知,生活虽有艰辛,但此刻的团圆就是最珍贵的慰藉。

石添家过年时都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就是看完了赵本山的小品之后,就开始准备初一早上那顿饺子,今年也不例外,赵本山的小品刚结束,姥姥就开始张罗着做初一饺子馅儿,按照家族传统,年年初一饺子的馅儿都是固定的:韭菜、白菜、粉条和炸豆腐,全素的,姥姥说咱家这个传统已经传了好几代了,初一吃素饺子,表示不忘本,低调去迎接新生活。

姥姥动作娴熟地从橱柜里拿出提起准备好多食材,鲜嫩的韭菜已经择洗干净,那翠绿的韭菜在水中轻轻摇曳,仿佛带着新春的生机;白菜被切成了细碎的小块,每一块都晶莹剔透;粉条早已泡发好,软而不断,在手中富有弹性;炸豆腐则散发着独特的豆香,被切成均匀的小丁。姥姥把这些食材依次放进一个大盆里,加入适量的调料,开始搅拌起来,她的手臂有力地挥动着,确保每一种食材都能充分融合,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石添见状,也赶忙过来帮忙,他帮着姥姥把搅拌好的馅儿放到厨房案板上,以便第二天早上包饺子时更加方便快捷。

在这温馨的除夕夜,一家人沉浸在浓浓的年俗氛围里,传承着祖辈留下的传统,也憧憬着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忙完这些后,全家就开始休息了,姥姥、母亲、老姨在东屋,舅妈和表妹在西屋石添的房间,石添和舅舅则在客厅搭了张双人折叠床,全家人虽然都躺下了,但是外面还是鞭炮声烟花声此起彼伏,一家人在各自的三个房间里聊着天,等待着天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