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诏对(下) (第2/2页)
在姬长卿的奏折陈述中,主要分为四条,一、加大北宋解州盐等本地品牌食盐的供应量,降低食盐售价,满足百姓的日常需求
二、在禁止汉人贩卖青盐的同时,放宽党项族人贩卖青盐条件,在动摇西夏经济“支柱产业”的同时借此拉拢人心。
三、全面禁止边境粮食、茶叶、布匹、铁器等生活必需品贸易,让西夏境内物质奇缺,影响国内百姓日常生活。
四、重振武备,加强边防,建设坚城固守,等待时机,大军奇袭,用雷霆之势,扫灭西夏贼子。
西夏境内生活着党项、汉、吐蕃、回鹘等民族,民族势力错综复杂,各自拥有武装族兵,哪怕是党项族李元昊也只是平衡各方势力。
西夏的食物原料由肉乳、粮食、蔬果和盐等调味品组成,主副食烹饪方法多种多样,饮食器具种类众多,丝毫不亚于中原内地,材质以陶瓷为主。
西夏的宫廷饮食已相当精美,强调安全可靠。
中期以后,官僚贵族的饮食生活奢侈铺张,普通百姓的饮食比较简单,农民以粮食为主,蔬菜为辅,肉食较少;牧民则以肉乳为主,粮食为辅。
姬长卿计策着实让赵祯眼前一亮,不得不说,这是当下成本最低的方略。
赵祯询问了许多细节,姬长卿一一为赵祯解惑,只是对重振武备赵祯仍不太重视。
毕竟在赵家皇帝心中,武人是一切动乱的根源,武人重新壮大势必会从来一次“黄袍加身”。
对于这此事,姬长卿到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最后说道:“官家,此三条方略,皆需要强大的武备,若是党项贼子不顾后果,后果不堪设想……”
赵祯似乎没放在心上,只是命人准备酒席,赐宴给姬长卿,宫中的宴饮极为重视礼仪,只是简单吃了,便出了宫门。
出宫后,姬长卿回到住处,便又起草了一份辞呈。
赵祯以为姬长卿在跟自己置气,因此又将姬长卿招入宫中婉言相劝,可他本就不太喜欢朝廷森严的礼法规矩,与其他日恶了官家,得罪同僚,不如回乡,教书育人,为国培养贤才。
赵祯没有同意,而是升了姬长卿的官职,提拨为五品翰林院学士。
姬长卿依旧上书辞官,这让赵祯很是恼火,庞籍、文彦博也登门劝谏,可第三封辞呈又递了上去。
说实在的,第一次姬长卿递上辞呈时,赵祯以为姬长卿在跟自己置气,还跟后宫的皇后曹丹姝谈论此事。
可曹丹姝却是知道,姬长卿是真的无心官场,也不打击赵祯,也不为姬长卿辩解什么。
直到第二封、第三封辞呈递上,赵祯不得不有些慌了。
说真的,姬长卿是真的有才学,且长于谋略,对国政方阵常有让人耳目一新的理解,赵祯只是翻阅递上的《西北治安策》便觉得此人胸有韬略。
“可惜……心胸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