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大宋文华集 > 第79章 选址开工

第79章 选址开工 (第2/2页)

而这种土法水泥,成本不过三贯钱,虽然前期成本会高一些,可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成本一定会降到两贯钱。

烧制完,测试强度,姬长卿发现这种水泥干至少需要二十天左右养护,强度也不比他印象中的水泥。

水泥生产的过程,会产生大量飞尘,人如果长期吸入会导致尘肺病,为了避免尘肺病,姬长卿实验时不会让陈谨参与,只让他在一旁负责记录实验数据。

订制了一批纱布口罩,姬长卿又雇佣了一批烧陶工匠,一再强调让他们带好口罩,不带口罩将罚钱后,四月末,第一批水泥终于开始投入使用。

只可惜没有钢筋,宋朝没有盐铁引是不能做盐铁生意的,蜀中虽然盛产盐铁,但盐铁引一直由蜀中的几个名门望族把持着。

就算是梓州知府也无法从他们手中弄来盐铁引,毕竟人家世代在蜀中经营,而梓州知府也只是梓州的一名过客而已。

况且知府的政绩大多都靠这些人的支持,譬如修路塔桥、捐学,这些都需要这些大户人家的支持才行。

没有钢筋,只能选择更加方便,韧性更好的竹筋代替。

姬长卿曾看过一篇报道,早在50年代末时,不少地方使用竹筋替代,以节约钢材,由于竹与钢之间的强度不可比拟,所以这种低强度制品仅能取代部分要求较低的场合。

考虑到蜀中多地震,姬长卿并不打算将书院的建筑建高,而是想办法增加强度、抗震性能。

其实姬长卿还是低估了这个时代的匠人,在听到他提的抗震时,工匠们虽然诧异他一个读书人竟然懂这些,但还是耐着性子姬长卿保证,他们建的宅子、塔楼,还从未塌过,就算是过了几百年,也依旧可以住人。

倒是这水泥,他们也是头一次见,还需要时间摸索,毕竟此前他们用的都是三合土。

这水泥虽然比三合土造价便宜,干得也快,可毕竟事关自己的名声口碑,也关乎人命,况且修得还是学校,万一出了问题,这可损大了阴德,羞先人啊!

姬长卿本以为造出水泥后,一切都不是问题,可匠人对水泥这种新材料保持怀疑的态度。

他一时间也没有好办法,只能找几个工头劝说道:“丁三,你放心,这水泥我很清楚,它比三合土好用,而且用起来也简单方便,只需要你加点水和沙子搅拌混合,就可以用来砌砖敷墙了。”

“不行不行,主家,这水泥我们也没用过,万一要是砌墙倒了,那我们的名声就臭了,还有这修的书院,将来都是给读书人、贵人们读书的地方,万一要是出问题了,那是要折寿下阴司受罚的。”

“丁三,我知道这书院,事关重大,但我手里就这些钱,光是买木材、砖石的钱都要几千贯钱了,更何况还要运输到这里,三合土卖得最贵了,且不说麻烦不说,而且还等个把月才能干透。

丁三,不瞒你们,这间书院我打算修成全大宋最大的书院,每年不光收一千名学生,而且我还要将他们个个悉心培养能造福大宋的人才,且不说能考科举当官的有几人,但在我这个书院之中,我会教他们读书,我要教他们如何去让粮食增收,让布织的更多,让大宋的老百姓过得好一些,至少每家每户都能吃上肉。”

丁三等人被姬长卿描绘的前景深深吸引了。

就连他们之中,话最少,只会低头干活的汉子,都开口问道:“这怎么可能?”

“这是可以做到的,千年以来,我们研究的就是这些,有人研究农学,想办法改进粮食品种,有人研究如何防止蝗灾、旱灾,有人研究历法天文,有人研究如何把房子修得更好更漂亮,这水泥,就他们研究的成果之一,我没有他们的天赋,只能做出这个简单的水泥,而且我告诉你们,还有人研究出来过一种高产的稻子,能亩产千斤。”

“多少?”

“一千斤!”

“我的老天爷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