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重回六零,我能获得宝藏情报 > 第48章 后续

第48章 后续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重回六零,我能获得宝藏情报!

傍晚,红彤彤的暖阳挂在西边,映射一片绚烂晚霞。

小祠堂前。

临河村社员围着秦远,看着他一下下打出没有丝毫异味的干净水,目光异常火热。

打了一会儿,秦远甩了甩略有发酸的手臂。

接着海平眼热凑过来,爱不释手地拍拍手压井,兴奋说道:

“好宝贝啊,秦领导,您歇歇,让我来试试。”

秦远把位置让给他,海平哐哐猛压手压井,出水速度哗啦啦、陡然加快。

顿时惹得身后社员怒骂:

“你狗日的轻点,别再把这宝贝水井给弄坏喽。”

“对,对!三叔说的在理,是我太激动了。”

海平连忙告饶,又轻手轻脚打水,并冲身旁一个半大小子,乐呵喊道:

“儿子,快回家拎水桶来,今晚咱家就用这水做饭,家里那条大黄鱼,用这水炖,肯定好吃。”

话音落下,社员们纷纷反应过来,兴高采烈地跑回家拿桶接水。

瞧着社员们的热烈反馈,秦远目露笑意,找了根小木桩坐下歇息。

老队长赶忙凑过来,看看简陋的手压井,又瞧瞧秦远,脸上带着讨好的笑。

而后渴望说道:

“这手压井真好用,秦领导,只有一口井,还是太紧张,您能帮我们多打几口吗?

您放心,我们给钱,价钱好商量,村里绝不含糊。”

秦远没有立即答应,而是问了句:

“老队长,村里为什么只有村东一口古井?

这儿地下水层浅,挖一口那样的石井应该简单吧?”

“秦队,您错了,挖轱辘石井一点都不简单啊!”

老队长一脸苦笑,叹气解释道:

“咱这靠近江边,土质软,要想挖井,必须要用砖墙加固井壁,而且这砖墙还不能薄,不然一到下雨天,准塌。

就去年,好不容易找来个专家,人家帮我们村算过,挖一口直径一米五的石井。

要用二四墙加固井壁,石井每往下挖一米,便要630块砖。

这要是挖口像样的石井,光砖块就得好几千块,搭配的水泥更不能少。

砖头7分5一块,水泥更贵,一口井光材料费,起码500块。

关键光有钱,也没用。

建材属于计划调配物资,购买砖头、水泥,需要工业券和上面批文,村里申请好多次,都没下来。

秦领导,我看您这手压井简单、好用,我们花钱向您买,一口井我们出100块,怎么样?”

秦远脑海快速计算下一口手压井的成本。

刨去劳动力成本,手压井的主要材料包括:

一根竹水管5毛+5毛牛皮垫密封圈,再加20斤铸铁。

而生铁的价格,秦远见过上面拨给农科院的物价清单,高品质生铁,可锻钢的那种,计划内定价要285元/吨,折合1毛4一斤。

秦远用的这种劣质铸铁,顶多一毛一斤。

算下来,打一口手压井只要3块钱...

成本节省到了极点,太特么低了!

秦远一算,自己都给吓一跳。

‘乖乖,我要敢卖100块一口手压井,肯定会被当投机倒把抓的吧?’

当然,他搞这手压井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赚钱,只是完全没想到挖口石井会那么费钱。

这么一想,手压井简直大有可为啊。

回过神,秦远冲老队长笑着说道:

“我可以帮咱们临河村,再多打几口手压井,但材料要村里自己备。

其他的都好说,最主要的铁料,一口井要铸铁20斤往上。

至于钱,随便给点辛苦费,意思意思就行。”

“铁料我们村有现成的啊,打10口井都够,我马上就去拿来。”

老队长兴奋回了句,然后不待秦远回话,招呼几个社员,兴冲冲的往家赶。

路上,他还在想着:

秦领导办事真大气,那辛苦费可不能小气。

老队长腿脚麻利,不多时,便带着社员抬着一个大麻袋,重重放到秦远面前。

接着,他打开麻袋,急切问道:

“秦领导,您看这些细铁砂,能用来做手压井吗?”

秦远朝麻袋瞅了一眼,感觉这些铁砂熔一熔,刮一刮,比废铁质量更好,好奇问道:

“能用的,不过这些铁砂哪来的?”

“太好了!”老队长一阵喜悦,随后咧嘴笑着解释,“这是村里的副业所得。

平常没事时,社员们会去吴淞口那边江里,在木耙上绑磁石,撸铁砂。

公社5分一斤收,手气好,一人一天能撸20多斤。

这一袋有150斤,秦领导,我们想再打5口井,可以吗?”

“当然没问题。”

秦远笑着点头答应,又招来王根宝、陈沪生,轻声嘱咐道:

“村里的高炉还在,你俩待会把这袋铁砂带回去,让卫国叔、巧手叔他们,再做5套手压井部件出来。

他们已经做过一次,想来之后再做,应该得心应手,等明天傍晚,你们把部件带过来,我来装。”

“好嘞,远哥!”X2.

晓得秦远在提拔自己,两人重重点头应是。

而老队长跟一群村民也是听得一阵欢喜。

老队长热情邀请道:

“眼瞅着快到晚饭了,秦领导,你们几个先别忙回去,尝尝我们这的渔家饭,好吃的。”

秦远摆手婉拒,轻声回道:

“不用麻烦啦,老队长,待会回去,还得写有关手压井的报告,时间紧,就不留下吃饭了。”

“对、对,写手压井报告是大事!”

老队长赶忙附和一句,接着又冲海平吩咐说:

“昨儿村里在长江捞到一条好鱼,你赶紧拿来,给秦领导带回去尝尝。”

“好嘞,我这就去!”

秦远这次倒是没拒绝,见天色不早,他带着几人收拾东西,准备回去。

这时,黄显声打开记事本,凑过来,低声咨询道:

“秦队,趁您刚刚装井的间隙,我写了篇简讯,您给过过目。”

秦远好奇接过记事本,大致看了一遍,不由眉头一皱。

“怎么了,秦队?”黄显声神情紧张着问,“我写的有问题吗?”

简讯写的过于写实,有点趋于平淡,秦远想了想,轻声建议道:

“咱们可以对简讯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

比如临河村社员受污水影响,生活艰难,可以把这个写的稍微夸张点,更苦些。

还有要凸显手压井的重要性,村东那口井就别提了。

倒是老队长刚刚说的石井造价,比手压井贵很多,可以着重提一提...”

秦远巴拉巴拉把前世见过的新闻学,给黄显声一说。

黄显声听的眼睛瞪圆,咽着口水说:

“不对啊,新闻学的核心要素是力求真实。

您刚刚说的,虽然有很大部分是事实,但多少有些断章取义的嫌疑啊。”

秦远挠挠头,诧异地看了黄显声一眼,感觉自己用有色眼光看人了。

他前世见到的新闻学、新闻人,使得最好的三板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