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刘帼泉 (第2/2页)
《金粉世家》在2003年播出,不光收视率喜人,而且颇受好评。但这部剧作为李大伪的处女作就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背后其实离不开他母亲的功劳。
说回七十年代,刘帼泉生下儿子后,因为北影厂一年也没开几部戏,这让她一年到头都没啥戏拍,好消息是,厂里的其他演员同样没戏可拍。
一直到1973年,刘帼泉才终于等到了一个像样的角色,在《山花》里饰演一个叫做张晓翠的配角。
虽然只是配角,但这可是刘帼泉等了四年才终于等来的一个角色,她分外珍惜。
为此,在电影开拍之前,她还去农村实实在在的生活了整整三个月。
《山花》的导演是桑扶,这位不仅是北影厂的老资格导演,还是编导室主任,1922年生人,至今一百多岁还在世。
这个年代拍戏是一种国家任务,不追求效率,也不怕耽搁时间,要的只是艺术。
所以《山花》前前后后拍了三年。
结果上映后反响平平。
后来,刘帼泉又接连出演了北影厂女导演王好伪执导的《瞧这一家子》和《潜网》。
因为她的形象原因演不了主演,时间久了后,也息了在演员这条路上继续发展的念头。
前年,1976年,刘帼泉跟着老公李柠到北电领导申申家里送文件,‘正好’碰到她爱人——北影厂四大帅之一的成英导演在家,经过这位大导演的提点,刘帼泉下定决心从演员转幕后。
近两年多来,刘帼泉先后在《黑三角》《战地黄花》《拔哥的故事》等剧组里‘打杂’,源于她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已经把一个剧组的幕后工作都偷师了一遍。
可惜剧组也跟体制一样,讲究一个萝卜一个坑。
刘帼泉自诩学了一身本事,却根本无用武之地。
历史上,她一直熬到两年后也没有在厂里找到一丝出头的机会,于是将目光看向了还是弟中弟的电视剧,亲自操刀剧本,主动和电视台合作,这才为自己打开了一条从演员到导演的路。
接连拍了四部电视剧后,到1983年,刘帼泉终于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劫持》。
这部处女作就卖了300多个拷贝,一跃成为当年电影拷贝数量的领头羊。
用后世的话来说,等于是那一年的票房冠军。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即便是在各大导演都在亏钱拍电影的大趋势之下,刘帼泉依旧拍一部赚一部。
成为了八九十年代,最赚钱的导演之一。
因为她拍的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商业片’!
但也因为她一生都在拍商业片,自不可避免的被周围一帮拍不赚钱的文艺电影的导演圈子所排斥。
当然,这对于还是1978年的刘帼泉来说,都是后话。
她现在处境可以说尴尬的很。
身份是北影厂的演员,但是基本上无人找她拍戏。
想转型,也没她的位置。
总不能一直在剧组里‘打杂’吧?
“唉~”
在北电教授表演课的李柠下课回家后,听到妻子又在叹气,知道妻子难处的他也不禁有些无奈。
但是忽然,他似想到了什么,走近妻子身边道:“小刘,你听过我们北电的陈耀东同志吗?”
“小才子嘛,早就听过了。”刘帼泉看见丈夫回来,收起了心事,转而有些好奇道:“你为什么回来就问我这个问题?难道你们北电这位小才子又写新书了?”
“没有写新书。我再问你,你看过他的《牧马人》吗?”
“看过啊……”刘帼泉感觉今天丈夫不对劲,问:“孩他爹,你到底想说什么?”
李柠不答,继续问:“那你觉得《牧马人》写的怎么样?”
刘帼泉猜不到丈夫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不过还是认真回答道:“很好,许灵均和李秀芝的爱情故事写的纯粹且美好,令人向往。”
“那你说,这部小说有没有影视改编的价值?”
唰!
这个问题一下子勾起了刘帼泉的敏感神经。
她瞪大眼睛看着丈夫:“你是说?叫我改编这篇小说?”
李柠纠正道:“不是,我今天在办公室听到,早在大半个月之前,陈耀东同学就已经将《牧马人》的电影剧本写出来,并且通过郑洞添老师的手,递交到了北影厂,只是好像没什么动静。不知道这个消息对于小刘你来说,有没有帮助?”
刘帼泉沉默了下来,足足沉默了两分钟,她忽然抬头,眼神坚定的看向丈夫道:
“不管如何,这对我来说都是个机会,我想试试。”
李柠似乎并不奇怪妻子的决定,笑着鼓励道:“反正也不会有更坏的结果,那就索性试试也好。”
接着,夫妻俩默契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