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裴瑜的无奈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
裴瑜担心家里出了什么大事,周日一大早就火急火燎地往家里赶。
京海一中周边的街头车水马龙,有两位交通协管员杵在十字路口,手里挥着小红旗维持交通秩序。
这下裴瑜可犯愁了,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回家呢?
现在满大街跑的基本上都是两个轮子的自行车,三个轮子的人力车已经看不到了。
总不能坐在后座上,让陌生人蹬自行车哼哧哼哧地载她回家吧?就算车主看在钱的份儿上答应了,她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啊!
除了两个轮子的自行车之外,大街上跑的都是公交车和拉货的面包车,私家小轿车反而少见得很。
今年华国才刚松口,允许私人拥有小轿车。可就算放开了购买限制,即使是“万元户”想买一辆车也极为困难。
拿上汽大众刚刚推出没多久的桑塔纳来说,好家伙,一辆桑塔纳的价格高达十几万元人民币,一般的万元户还真高攀不上。
出租车运价也随之水涨船高,你就数电线木头吧,一根一块钱起跳,出租车的计价器每跳一下,乘客的小心脏也要跟着咯噔一下。
和昨晚一样,她举着钱在路边拼命招手,还是拦不着此时极为紧俏高贵的出租车。
没辙了,裴瑜只能选择挤上一辆公交车。
一路上,她可遭老罪了。
公交车的乘坐体验糟糕透顶,好不容易等来一辆,车厢内人满为患,车门一开,刚挤进去,一股酸腐和油腻的气味就扑面而来,臊烘烘的,让裴瑜有点反胃。
有些机动车道甚至比非机动车道还要窄,车速自然非常缓慢,进一步拉长了裴瑜遭罪的时间。
裴瑜没抢到座位,就拉着把手站在窗边。
车窗外掠过的街景没什么好看的,和21世纪的京海市街景比起来可差远了。
这时候的房子连个阳台都没有,家家户户都把衣服晾在外窗上,乱糟糟的有碍市容,可大家也没有办法。
有栋房子的外墙上挂着个大标语,红底白字写着:“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市容整洁”。
裴瑜扫了一眼,标语中的那个“整”字居然还写错了,写成了上头是个“大”,下头压着个“正”。
她刚冒出这个想法,系统知识库就弹出来解释了:
整字不是错别字,而是1977年开始试行的“二简字”,1978年由于社会反响不佳,教育委员会就叫停了,不让在课本和正式出版物中继续使用“二简字”。
幸亏这样,才没有影响到她穿越过来后的第一场考试。不过这种“二简字”写法在民间还是挺常见的,好多人还在用。
“二简字”简化得真是有点过分了,再这么简化下去,都快成日语的片假名了。
裴瑜一边看风景,一边暗自吐槽,想着想着,思绪就飘远了,开始脑补家里到底出了什么大事。
是不是爷爷得了绝症快不行了?还是爸妈一时冲动干了什么报复社会的事儿?又或者家里遭贼了,把能偷的东西都搬空了?
越脑补越离谱,越琢磨越心焦。
虽然她是穿越过来的,和这具身体的长辈们没有多少感情可言,但毕竟占了人家女儿的身份,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原主家里人遭遇什么不测吧?能帮的忙还是要尽量帮上一把。
裴瑜这时候才突然反应过来,无论身处哪个年代,没钱真是寸步难行。
她本来觉得自己对物质的要求不算高,穿越之前,出门随便打个出租车就挺知足了。
像超跑、游艇什么的,就算她上辈子的存款已经多到花不完了,都嫌麻烦懒得去买。
但对物质的要求到底高不高,还真不是她一个人说得算的,得看时代发展水平。
搁21世纪,出门打个车那叫基本操作,可是裴瑜穿越到八零年代之后,坐出租车已经是很奢侈小资的享受了,拿着钞票都不一定能打到车,就算打到车了,车费也够她喝一壶的。
更别说万一家里的长辈们谁有个三长两短,生个大病住个院,烧掉的医药费分分钟能让裴家人直接返贫。光是幻想到医院的烧钱速度,她就觉得干瘪的钱包在瑟瑟发抖。
不行,还是得想办法搞钱!
闻着车厢内让人直犯恶心的酸臊气,裴瑜算是想明白了,不能再视金钱为粪土了,她必须要想办法赚钱。
她需要购置一辆私家车,外加雇用一个司机,才能维持上辈子出门随时能打到网约车、不会耽误出行的那种基本生活水平。
她需要赚很多很多的钱,才能填平往前穿越了将近40年所带来的巨大生活体验差距。
折腾了一路之后,裴瑜回到家才知道,路上的那些担心不过是虚惊一场。
家里催命似的把她从学校里摇了回家,只是为了带她去参加周日中午的一场宴会。
什么了不得的宴会啊,值得她特地大老远赶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