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纷扬的灰烬 (第2/2页)
刘雯诗拧开一罐冰镇椰果饮料补充体力后,两位探险者调整行进路线继续深入。他们在距冰雕群七公里处的背风坡选定露宿点,谨慎地将营地设在目标区域左翼的隐蔽位置——这个选址能有效避开冰巢之虫的常规飞行航道。
为确保隐匿性,林肃云仔细检查了热源屏蔽装置。他举起多功能勘探斧支撑帐篷骨架时,突然激活了额间的仿生扫描仪。
透过特殊视觉系统,东北方向数万具人体冰雕构成的奇观赫然显现:这些保持胎儿蜷缩态的人形冰晶以诡异秩序排列,在直径六百米的圆形区域内构成无数层同心圆阵,越靠近中心密度越大,最内圈几乎形成密实的晶体屏障。
整个冰雕群呈现出生理性的规律颤动,宛如即将破壳的巨型虫卵矩阵。在阵列核心位置,一个超规格晶体人形格外醒目——即便保持蜷缩姿态仍有近三米高度,四肢与躯干的黄金比例被彻底打破,通体散发着类似黑曜石的矿物光泽。
林肃云注意到这个变异体右手指节异常发达,关节处还延伸出冰锥状突起。
“中央有个突变体!”林肃云压低声音示警,接过搭档递来的战术平板开始绘制。
虽然他的立体建模技术远不如地质学博士出身的刘雯诗,但配合精准的语言叙述:“注意看小腿部位的晶体纹理,呈现类似电路板的几何排列...”
刘雯诗边听边在电子手帐上同步构建三维模型,突然抬头问道:“能量波动源呢?冰巢之虫的生命信号有没有检测到?”
这个疑问让两人同时陷入沉默——本该驻守巢穴的守护者此刻踪迹全无,数万具冰雕构成的寂静阵列更添诡异。
在零下四十度的寒风中,林肃云将热熔钉精准打入永冻层。他巧妙利用勘探斧的配重端作为击打工具,配合刘雯诗展开的多层气凝胶帐篷,不到二十分钟就建起符合极地科考标准的临时观测站。
随着防风幕布最后一道搭扣闭合,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开始持续扫描冰雕群的生物磁场变化。
寒风中,军用规格的防寒帐篷被迅速架设完毕,开口特意朝向极冬海域的磁北方向。
林肃云点开手腕上的气象终端,全息投影立即展开:
<实时气象播报>
定位坐标:起源之海·极冬区
昼夜状态:永昼
当前温度:-52c(体感-67c)
风力指数:2级(冰晶飘移速度4m\/s)
气温已经跌至零下52度的极寒,连呼出的气息都会瞬间结冰。这种极端低温足以在十分钟内让暴露的皮肤产生四度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