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秘途之路 > 第69章 助企纾困

第69章 助企纾困 (第2/2页)

苏然召集了园区内的企业代表、高校专家以及人社局的工作人员,共同商讨人才培养计划。会议室内,大家各抒己见。高校专家提出:“我们可以与园区企业开展联合办学,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设置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定向人才。同时,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

苏然对这一建议表示认可:“这个想法很好,既解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又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实现了双赢。人社局这边,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能不能加大力度,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技术工人?”

人社局陈局长回答道:“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针对园区内不同行业的需求,开设了一系列专业技能培训班。同时,我们还将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授课教师,确保培训质量。”

苏然接着询问:“培训课程设置有没有和企业充分沟通?培训结束后,如何保障学员能顺利就业?”

陈局长回应:“前期已经和二十多家企业深入交流,根据企业反馈制定了课程大纲。培训结束后,我们会组织专场招聘会,邀请园区企业现场招聘,和企业签订就业合作协议,保障就业率。”

经过一番讨论,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渐成型。园区与多所高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人社局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班也陆续开班,吸引了众多求职者和企业员工参加。

然而,在园区的日常运营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园区内企业众多,人员流动频繁,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园区周边道路车流量大,交通秩序混乱,给企业员工和周边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苏然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带领交通局、交警大队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园区周边实地考察。他拿着交通流量监测表,详细询问交警每个时段的车流量变化,蹲在路口观察车辆通行情况,还随机询问过往的企业员工和居民的出行感受。经过分析研究,他们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首先,优化园区周边的交通信号灯设置,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交通流量,合理调整信号灯的时长,提高道路通行效率。苏然亲自和交通局的技术人员一起,在控制中心盯着实时路况,不断测试不同的信号灯配时方案,对比通行效率,直到找到最佳方案。其次,在园区内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鼓励员工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苏然实地考察租赁点选址,要求既要方便员工使用,又不能影响园区内的正常通行。此外,还加大了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规范交通秩序。苏然和交警大队负责人商讨整治方案,要求增加巡逻频次,利用监控设备抓拍违法行为,定期在园区内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在实施这些措施的过程中,苏然密切关注着效果。他每天都会到园区周边查看交通情况,听取企业员工和周边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园区周边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苏然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园区的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他意识到,举办高水平的科技论坛和创新大赛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科研机构、企业和人才关注园区,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园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苏然与园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一起,积极筹备科技论坛和创新大赛。他亲自联系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投资机构代表,邀请他们参加。在邀请一位行业泰斗时,对方行程繁忙,起初有些犹豫。苏然多次打电话沟通,详细介绍园区的发展规划和活动亮点,还专门安排团队为其调整行程提供便利,最终成功邀请到。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备,首届贵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论坛和创新大赛隆重开幕。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专家学者们围绕高新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企业代表们展示了各自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关注。创新大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团队和创新项目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这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为园区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实力和交流合作的平台,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机构和人才关注园区。活动结束后,多家企业与投资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一些优秀的创新项目也选择入驻园区,为园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苏然和团队的努力下,贵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越来越好。园区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然而,苏然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他将继续带领团队,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把贵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高地而努力奋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