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2/2页)
生态产业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养殖、生态观光等,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应加大对生态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农民转变经营方式,发展绿色、环保的产业。同时,农村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乡村文化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可以吸引游客进行乡村旅游,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提供环保的旅游设施和服务,同时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习惯,实现游客与当地居民的良性互动。
四、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
农村地区往往存在大量的生物质废弃物、农业废弃物等资源,可以进行有效的资源化利用。应加大对农村资源循环利用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发展农村的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产业。同时,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建立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农村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五、加强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应加强对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引导农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同时,鼓励农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行动,组织农民参与生态修复、植树造林等志愿活动,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建设和实现农村生态文明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产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度,是实现农村生态文明的关键措施。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美丽宜居的农村社区,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徐家强说。
“乡风文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袁志国又问。
“乡风文明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婚丧嫁娶革新行动,开展乡风民风评议行动,开展村规民约倡树行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行动,开展优良家风培育行动,开展环境卫生洁美行动,开展先进文化惠民行动,开展文明村镇创建行动。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引导农民树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继承发扬尊老爱幼,邻里和睦,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的乡风民俗,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倡导移风易俗,崇尚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助力和保障,其中乡风文明建设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总要求之一。农耕文化培育和滋养了中华文明,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在乡村这个载体上,不仅需要以社会公德等内容为主的精神文明建设,还需要坚定乡村优良文化的信心,并加以推广和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三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丰富农民文化体育生活,倡导科学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发挥村规民约积极作用,普及科学知识,推进移风易俗,破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提倡孝老爱亲、勤俭节约、诚实守信,促进男女平等等,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文明乡村。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坚持规划引导、典型示范,有计划地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业文化展示区、文化产业特色村落,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体育产业,推动乡村地区传统工艺振兴,积极推动智慧广电乡村建设,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徐家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