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徐庶赴荆,曹操起兵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三国:满州豪气踏山河!
颍川境内,颍川书院。
书院还是老样子,只不过更为古朴老了些,以往走进书院就能够听得见郎朗书声,或是见学子们在书院后山的最高处饮酒当歌,眺望嵩山的巍峨,或可观后院那片茂密的竹林中学子们执棋争书生意气,或是独自一人在藏书楼里徜徉书海里从天亮到天黑,熏得一身浓郁的书香。
随着这些年的战乱,这样的盛况却是不再有了,虽然还是有些学子在书院求学,但毕竟是少数,许多人完成学业了就离开了,也有许多人因为战乱不得不提前离开,寻求安身立命之所。
这就是战乱时代的悲哀。
但颍川书院毕竟是名望荀家所开,所以只要在书院之中,这些学子都能够不问外物专心求学,毕竟对于学子们来说,只有专心求学学得本事,将来离开时才能够在乱世中站稳脚跟,大展拳脚。
而书院之中,同辈竞技君子六艺是准许的,所以很多人在求学遇到瓶颈的时候,都会找来好友与自己或是下棋或是投壶射箭寻求突破。
这几年,入学的人虽然少了很多,但陆陆续续还是有人来的。
其中有一个人在一年之内却成了书院之中津津乐道的存在。
只因为这人入院之时打扮略微怪异,头戴斗笠,双手抱着一把配剑,一身游侠打扮,而且年纪很大,都快二十七了,却喊着要求学。
当时书院都说不收了,那人不论刮风下雨在门外站了三天三夜,最终素有君子之风的荀彧出面求情,允他入院学习。
原本众人是当笑话看待他的,因为书院从来没有收过这么大年纪的学子,而且一般到了这个年纪,求学之心不强。
那人却毫不在意众人的看法,每天按时上学,空了便在藏书楼待着,每当遇到不解之处也都十分谦逊有礼的不耻下问。短短一年时间硬是从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知识小白变成可以比肩一般学子的学问了。
这大概便是所谓的天才吧,后几年学问更是一跃千里,谈论时政天文地理无所不精,更是对于一些阵法有着独特的见解。
荀彧、戏志才等人也都与他成了好友,时常一起讨论时局。
这人,便是弃剑求学的徐庶了。
——————
书院后院的那座竹林。
在竹林最下方,原来是戏志才居住的地方,后来他入了书院之后,戏志才便邀请了他亦居住在此。
他本是性情洒脱之人,也不推脱,心里却想着以后多帮忙干些农活便是了。
然而他时常会读书忘了时辰,后来也索性就忘了这件事。
明灭不定的烛光之中,闪现着戏忠那光亮的眸子,他执起一枚黑色的棋子,轻轻落下,他的嘴角勾起一丝极淡极淡的弧度,身体却已经仰躺在椅子的靠背上,双手抱胸,显然已经觉得这盘棋胜券在握。
徐庶那充满英气的脸上闪过一丝思索之色,执起白棋手抬起又落下,连续三次,轻叹一声,将棋子放回原处,道:“志才棋力甚是不凡,庶认输了。”
这几年徐庶的模样有了很大改变,原本面黄肌瘦的脸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求学之后气度沉稳,更是显得英气勃发。
“承让。”戏忠的声音极为清冽,就如同利剑出鞘一般。
徐庶淡淡一笑,一只手摸着下巴,眼睛盯着棋盘,良久才抬起头来,问道:“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志才时至今日才决定出山,可是心中已有了人选?”
戏忠在这几人中确实只算得上中人之姿,但若只是单以相貌取人,那便要注定吃戏忠的亏了。戏忠轻轻摇了摇头,低下眼睑,道:“只是心中有了几位初步人选,至于最终去处,恐怕得在下亲自去见过才能够知晓了。”
徐庶好奇问道:“不知志才心中都有哪些人物能够入得眼中,待庶学成之后也好做些参考。”
戏忠看向他,只是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他淡笑道:“元直不是早已心中定了人选,何必瞒我?”
徐庶尴尬笑了笑,道:“哈哈,志才慧眼。不说那人文治武功皆佳,单说当初救我与妻子一命,便值得庶将这一生学问卖与他了。志才若是到时候不如意,不妨前往荆州一趟。若是能够有幸同地为官,岂不美哉?”
戏忠捻起一枚棋子,轻轻转动,答道:“曾在洛阳有过一面之缘,荆州那位确实是当得上乱世英雄。以元直与那人的交情,受重用也不过是时间问题。只是忠与你的情况略有不同,他如今帐下谋士诸多,已有了郭嘉、荀攸、田丰等人为之谋划,若忠再去,最多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在下要做的,是那雪中送炭之事。”
徐庶心中暗道了声可惜,叹了口气道:“倒是在下有些强人所难了。那庶只有祝志才早日得遇明主,得偿所愿。”
戏忠不可置否,轻轻颔首,道:“以元直如今的学问,当今天下才能能胜你者,已然只是少数,不知打算何时离开书院?”
徐庶摇头淡笑道:“志才谬赞了,庶求学甚短,比之你们几位还是差得远了。庶听闻水镜先生去了荆州,而且素有名望的庞德公出任了那边新设立鹿山书院的院长,庶打算过些日子就入荆州继续修学一番,去见识一下荆州名士的风采。”
戏忠对于徐庶所做的选择表示赞同,他收敛了笑容,用他那清冽的声音说道:“元直不满足一时功名得失,眼光如此长远,殊为不易。如今天下纷乱,纵横交错,世事如棋,谁能参悟这天下之局,谁便有在乱世扬名立功的资格。”
徐庶深以为然,他颇为忧虑地说道:“志才所言极是。如今董卓把控朝廷,倒行逆施,满朝的公卿都陷入了极度不安惶恐之中。”
戏忠摇摇头道:“董卓如此行事,自取灭亡罢了。若我所料不错,短则数月,长则一年,朝廷必将生变。”
徐庶的眼中闪过一抹惊讶,戏忠的话与荆州那位恩人带的话相差无几。他之所以打算提前离开颍川书院,也是有着这样的考虑在其中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