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三国之董卓 > 人心本无疑,理与势所侵

人心本无疑,理与势所侵 (第2/2页)

此时,朝臣荀爽、陈纪、韩融也为了此事前来。他三人都是董卓提拔起来的,自认在董卓心中有些份量。荀爽上前一步,拱手说道:“董公,王匡背后乃并州士族,若杀之,并州士族必然离心。如今董公欲稳固朝堂,正需各方势力支持,还望董公放他一条生路,以招揽并州士族。”韩融陈纪二人也劝。董卓听后,陷入了沉思,他心中明白,荀爽所言极是,但王匡的所作所为,又让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他转头看向李儒,问道:“文优,你意下如何?”李儒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这王匡乃袁家门生,杀不杀无足轻重,但绝不能重用。依我看,主公若想招揽并州士族,可招同为王家后人的王允。王允素有贤名,在并州士族中威望颇高,若能将他收入麾下,定能事半功倍。”董卓听后,微微点头,觉得李儒所言甚是有理。

于是,董卓下令放了王匡。还提拔了王允为河南尹。王匡被放出大牢后,心中仍有余悸,他深知董卓不会轻易放过自己,害怕董卓秋后算账。于是,他连夜收拾行囊,带着家人,逃离了洛阳。

一日,董卓的妻家颖川徐氏徐宏、徐涛各带着儿子徐耀、徐辉前来拜见董卓。董卓自从爱妾徐婵死后,离开颖川已有多年,如今见到故人,心中感慨万千。他连忙摆下酒席,款待众人。

徐宏、徐涛已是花甲之年,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岁月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二人见到董卓后,连忙行礼,徐宏说道:“多年不见,太尉大人风采依旧,我等甚是想念。”董卓笑着说道:“自离开颖川,已有数载,今日见到二位兄长,真是倍感亲切。”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徐宏、徐涛说出了此次前来的目的。徐宏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董公,我等此次前来,不为别事,只为小儿徐耀、徐辉谋个一官半职。他们自幼饱读诗书,颇有才华,望妹夫能给他们一个机会,为朝廷效力。”董卓听后,心中有些为难,他本不想轻易给人封官,但又不好拒绝妻家的请求。犹豫片刻后,他说道:“既然二位兄长开口,我自当成全。”于是,他当场给徐耀、徐辉加封了官爵。

徐耀、徐辉二人连忙跪地谢恩,他们举止得体,成熟稳重,给董卓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徐辉趁机说道:“董公,我向您推举一人,此人乃颖川士族荀氏后人荀攸,此人才华横溢,智谋高超,若能为您所用,必能助您成就大业。”董卓听后,十分开心,说道:“如此人才,我明日便招他进府。”

次日,荀攸来到董卓府。他对董卓本没什么好感,深知董卓专权跋扈,倒行逆施,但董卓权大势大,他无奈不得不来。董卓见到荀攸后,上下打量了一番,说道:“听闻你才华出众,今日一见,果然不凡。今后,你便在我府中担任幕僚,为我出谋划策。”荀攸心中虽不情愿,但还是拱手说道:“多谢太尉厚爱,荀攸定当尽力。”

起初,荀攸本不想为董卓献策,他心中对董卓的行为十分不齿。但在董卓的不断逼问下,他无奈只能告知董卓:“太尉,若想稳固朝堂,可结交周慎之子周毖和武琼。周慎本与太尉大人是好友,周毖必愿意为太师效力;而武琼虽为袁家门生,但在太师的威势之下,也不敢违抗,定会表面投靠太师。”董卓听后,觉得有理,便采纳了荀攸的建议。

周毖之父周慎与董卓本就交情匪浅,周毖得知董卓有意结交自己后,很是愿意为董卓效力,他说道:“太尉乃当世豪杰,能为董公效力,是我周毖的荣幸。”而武琼虽身为袁家门生,但在董卓的强大压力下,不敢违抗,只能表面上投靠董卓,心中却对董卓充满了怨恨。

董卓虚心采纳众人的意见,一时间,朝廷看似获得了一时的安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大旱和瘟疫突然来袭,百姓受难,饿殍遍野,白骨露于野。难民向京都方向涌来,整个天下陷入了一片混乱与绝望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