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2章 绝世毒夫

第2章 绝世毒夫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北宋帝国兴亡史!

第2章 绝世毒夫

丁谓借由赵恒的驾崩将寇准和李迪再次重贬是否就意味着他胸中的那口恶气就此完全散尽了呢?非也!丁谓可不单是对寇准和李迪心怀怨气,而是早就对此二人心生杀意,但他可不会那么粗鲁地去提刀砍人,作为宋朝这一时期不世出的大才子,丁谓想要这二人的性命自然有更高明的招数。

丁谓派了两个太监分别去往寇准和李迪的任所宣读他们的贬官诏书,但与这份诏书随行的还有特意挂在传旨太监坐骑身上的一把用黄色锦布所包裹的长剑。如果要是单看传旨太监的这副行头——骏马、诏书和长剑,明眼人当即就能看出这是什么意思,但关键的问题就在于诏书里根本就没有赐死或斩杀寇准和李迪的内容。

这就是丁谓的高明之处以及他的小人手段,假如寇准和李迪都是那种很要脸面的人,假如他俩都尊崇“士可杀不可辱”的人生信条,那么丁谓极其乐于见到的一幕就会上演——寇准和李迪会在未听宣诏之前选择自尽而亡。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种事,丁谓到时候却会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我可没有杀他们的意思,诏书里也是白字黑字地写明了他们只是被贬官而已,是他们自己要去寻死的,我有什么办法。至于那把长剑,拜托!那是传旨太监的防身武器好不好!

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个小心思,丁谓特意在这两个太监临行之前对其好生嘱咐了一番,然后他才让这二人上了路。

当寇准这一路的传旨太监到达道州时并未直接去找寇准宣旨,而是入住驿站并向驿卒表明了此行是来向寇准宣谕圣旨的,而且还有意地将那把长剑高悬于马头。此时的寇准正在府中大宴宾客,而且宾客里大多都是道州的各级官吏。当驿卒前来将此事汇报之后,众人无不惊悚,寇准表面上表现得很镇静,但实际上他也是被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既然是朝廷使者来了,道州的官员自然得前去驿站拜见,但这位太监却避而不见,而且此人也拒绝透露此行到底是来干什么的,如此就更是加深了众人的恐惧和猜疑。寇准在府中经过了初期的惊恐之后慢慢地恢复了镇定,几十年的宦海沉浮他什么阵仗没见过,大不了一死而已,他有何所惧?

寇准对前来报信的官员说道:“你们去转告使者,朝廷这次如果真是要赐我寇准一死,那就把敕书拿给我看,也让我死个明白!”

丁谓的如意算盘就此落空,传旨太监不得已只能前往寇准的府中宣旨。寇准借了别人的一身官服,然后前往大堂听旨。当敕书宣读完毕之后,众人这才长出了一口大气,原来寇准只是被贬官,那把剑完全就是用来吓唬人的。

在弄清真相后,寇准起身哈哈大笑,然后他让众人重新落座继续饮宴,他们这场酒从中午开始一直喝到日暮时分才散场。

这就是寇准!荣辱兴衰在他眼里不过是过眼云烟,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天各一方,诸君各自珍重!

由于丁谓在诏书里加了一句“限期到任”,寇准被迫在第二天就开始上了路前往雷州。有鉴于此行道路艰险加之寇准又是一个年逾六旬的老人,沿途各个州县的官员纷纷命人以竹轿迎接寇准,他们要抬他上路。然而,寇准却拒绝了他们的好意。

他对这些人说道:“我寇准乃是朝廷的罪人,能让我骑已经是万幸了!”

从湖南道州到广东雷州,千里之遥需日行百里方可按期到任,寇准就这样骑着马一路颠簸急行。看着曾经风光无限的寇准如今被丁谓害得如此落魄,他的随行人员无不黯然泪下。

当寇准终于按期到达雷州时,当地的官员将雷州的地理图经交给了他。翻开卷首,寇准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州东南门至海岸十里。

寇准一时间对自己的命运全都释然了,他对左右感慨道:“我年少之时曾经写过一首诗,里面有这么一句:到海只十里,过山应万重。如今想来,我如今的命运原来早就注定好了,一切看来都是天意啊!”

只此一句,寇准顺带着把丁谓也给原谅了。奔波一生,争斗一生,夫欲何求?到头来,终不过一垂垂老子矣!

寇准算是成功地躲过了丁谓的阴招,那么李迪呢?很遗憾,作为一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传统士大夫,李迪差一点就让丁谓的阴谋得逞了。

前去向李迪宣旨的太监跟寇准这一路完全是一个路数,这自然是丁谓的授意。相比寇准,李迪的遭遇可就悲惨和惊险了千百倍。

同样面对一份未经宣读的敕书和一把包裹的长剑,李迪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自尽。为保名节,也更是为了能给自己留个全尸,李迪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后决定自杀,幸亏他的儿子及时赶到才让他自杀未遂。但是,这还没完,这位传旨太监继续板着个脸坐在那儿一言不发,这意思似乎就是让李迪有点自知之明赶快自行了断,这样朝廷和他李迪还都能保全各自的颜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