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文国公段靖远 (第2/2页)
就在这时,宴会之上,有位老者起身,只见他身姿挺拔,不见龙钟之态。
身着一袭绯色朝服,宽袍大袖间自有一番从容气度 。
朝服上用金线绣就的祥纹,在灯光下隐隐闪烁,宛如他历经岁月沉淀的赫赫功绩。
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额头上的皱纹如山川沟壑。
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与智慧,两鬓霜白,却梳理得整整齐齐,几缕银丝垂落在消瘦的脸颊旁。
面庞清癯,轮廓硬朗,犹如刀刻斧凿,眼神却锐利如鹰。
不怒自威,眼眸中透着洞察世事的清明与深邃,仿佛能看穿朝堂上的波谲云诡。
他的鼻梁高挺笔直,下面是线条坚毅的嘴唇,习惯性地微微抿起,似在斟酌言语,又似在坚守心中的正道。
举手投足间,动作沉稳舒缓,每一个姿势都尽显大儒风范,尽显文官之首的威严与风度。
“东屏,这个老头是谁?”
东屏看了一眼:“文国公。”
东方瑾看着那老头儿,这就是文官为首的文国公?
只见他轻咳一声,上前一步,拱手环顾几国和四方势力的众人。
和声劝道:“诸位莫急,两国相交,以和为贵。”
他的声音不高,却沉稳有力,像是有一种让人安静下来的魔力。
这就是大嫂段静安的爷爷——段靖远?
文国公?
紧接着东方瑾就又听到文国公,说道:“当下应先摸清他们的来意,切不可因一时之气,挑起事端,苦了天下百姓啊。”
说罢,他慢慢踱步到镇国公身旁,轻轻按住镇国公那还在挥舞的手臂,语重心长地说道:“镇国公,您一腔热血。
为了国家尊严,我等都看在眼里,可冲动之下,难免行事有失偏颇。
这齐汉固然可恶,但他背后是西凉。”
说到此处,他不着痕迹地侧身,脊背挺直,将那些人隔绝在身后,微微凑近镇国公,压低声音。
用仅能让二人听清的音量说道:“那所谓的西凉王爷,不过是被西凉皇赐了国姓的异姓王后裔罢了。
在西凉,他仗着身份嚣张跋扈惯了,又生性好色,是个扶不上墙的纨绔。
依我看呐,咱们犯不着费心思去惩治他,自有他的报应。”
他顿了顿,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不远处,接着道:“可别忘了他们此番前来的目的。”
说完,他神色一正,眼中闪过一抹精芒,条理清晰地分析起来:“其一,陛下心怀壮志,有收复各国之宏愿,只是各国势力错综复杂。
若想一次性收复,实非易事,还需从长计议,逐个击破。
其二,便是贸易一事,陛下有意与各国互通有无,开展贸易往来。
这既能充盈国库,又能促进民生,实乃利国利民之举 。”
镇国公听了,虽依旧满脸怒容,但被文国公按住的手臂,缓缓放了下来,只是重重地哼了一声,扭过头去。
文国公又转身面向齐汉,微微欠身,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武王远道而来,想必是带着诚意与两国交好之心。
刚刚些许言语冲突,皆是误会,不如先坐下来,好好细品我国宴会的佳肴。
可能有你不一样的发现。”那语气轻柔得像是在安抚一个闹脾气的孩子。
将齐汉的无礼轻轻揭过,只当是一场无关紧要的小插曲。
他这一番言语,既安抚了武将们的怒火,又给齐汉留足了面子。
巧妙地将一触即发的冲突,化作了一场可以协商的对话。
和稀泥的本事可谓炉火纯青,让在场众人都不好再强硬下去,一场风暴就此悄然被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