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飒爽犹存话刘湘 (第2/2页)
退居山野
1922年2月,孙中山令两广北伐,3月16日,刘湘通电不附西南,熊克武仍控制第一军,一直企图东山再起,煽动川军各部联合与刘湘为敌。5月14日,由于被但懋辛揭露欲消灭第一军的阴谋,但懋辛、刘成勋、邓锡侯、田颂尧、赖心辉等拟组联合办事处,刘湘被迫辞职退居幕后,第二军交杨森,暗中调兵遣将,准备与第一军作战,还电令汉口的乔毅夫速往宜昌与孙传芳密谈,请孙传芳即时派兵入川支援。6月8日,刘湘通电赞成恢复旧国会,19日赞成裁兵废督。7月1日,杨森在未告知刘湘情况下突然进攻但懋辛第一军,11日刘成勋、陈国栋、赖心辉、田颂尧等联合反对杨森。8月2日,杨森等推刘湘为靖卫军总司令,欲由刘湘率领抵抗联军进攻,刘湘避居重庆王家沱义新纱厂,通过大邑同乡刘成勋及第九师师长刘文辉等出面疏解,但以“杨森跋扈,不听命令”未就总司令,刘文辉派兵护送刘湘回到大邑县安仁镇老家,“樵山渔水,息影乡园”,置身事外以待东山再起,杨森逃奔吴佩孚。
1923年1月,四川战事又起,2月杨森乘机打回四川,5月刘湘旧部联合谋倒熊克武,6月杨森等战事不利,与袁祖铭共同推刘湘出山,刘湘借助乱世重整旗鼓。7月28日,北京政府任命刘湘为四川清乡督办,30日被川军将领推为四川善后督办,拟利用刘湘收拾川局。9月14日,熊克武、赖心辉军自内江大举南进进攻杨森,23日进迫重庆,刘湘以调和不成,即助杨森、袁祖铭军,25日刘湘自叙州至重庆,熊克武军猛攻。10月16日,熊克武、赖心辉、石青阳攻占重庆,刘湘、杨森退垫江万县。10月23日,特任“嘉威将军”,刘成勋、赖心辉也倒向刘湘。11月27日被孙中山下令褫职通缉。12月14日,刘湘、杨森、袁祖铭、邓锡侯及北军再占重庆,熊克武、赖心辉、石青阳部退往永川乐昌。
1924年1月31日,刘湘、杨森、袁祖铭等占领成都,2月19日,刘湘、袁祖铭自成都赴东路督师,防熊克武及滇军攻重庆,3月4日熊克武袭攻重庆失败,退綦江。4月7日熊克武合滇军胡若愚、周西成再袭重庆,为袁祖铭所败,熊克武以所部叛离,遂走贵州遵义、铜仁,入湘西,败走广东向孙中山辞职,从此出川。4月22日,驻扎内江之边防军总司令赖心辉投附刘湘。5月27日,刘湘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川滇边务督办,改封“甫威将军”,5月29日,授为陆军上将,兼筹川边边防事宜。
1925年2月7日,段祺瑞令改川边道为西康特别行政区域,以刘湘为川康边务督办,节制该省区军队,杨森实力强大,不愿居刘湘之下,刘湘暗中联络刘成勋、刘文辉、赖心辉等,形成“三刘一赖”的反杨联盟。3月,刘湘等又联名致电段祺瑞政府,要求调杨森赴京任职。4月9日杨森在成都召开军事会议,决以武力打破防区,发起四川“统一之战”,进攻赖心辉、刘文辉。4月17日,段祺瑞命刘湘制止四川杨森与赖心辉、刘文辉之战,杨森则以黄毓成为总司令,王缵绪、王正钧、蓝文彬分任北、东、南三路总指挥,自遂宁、内江、泸州攻重庆。4月28日,刘湘、袁祖铭等任赖心辉为前敌总司令,刘文辉、邓锡侯为副司令,准备对杨森作战。5月16日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四川军务督办。7月14日,杨森与刘湘、赖心辉、邓锡侯等之和议决裂,刘、赖、邓等组织联军,推袁祖铭为总司令(刘湘、刘文辉任中路,邓锡侯任右路,赖心辉任左路),8月杨森败走。8月24日,刘湘、袁祖铭、邓锡侯、赖心辉、刘文辉、刘成勋在自流井会议川事。9月3日刘文辉军攻入嘉定,杨森残部向叙州退走,杨森以所部不愿入滇,命转投刘湘,只身东去。10月27日,东山再起的吴佩孚任命刘湘为“川黔后方筹备司令”,未就。12月6日刘湘在成都召开四川善后会议,川内黔军袁祖铭、川军邓锡侯、田颂尧等与刘湘分赃失和,各方不欢而散,决定联合杨森反对刘湘。
1926年1月24日,袁祖铭返抵重庆,立即下令增调黔军四个团入城,在浮图关、两路口、磁器口等要地配置重兵,战争一触即发。1月29日,刘湘部队正移驻时,袁祖铭突然策动鲜英师何金鳌部哗变投袁,鲜英仅率残部一营突围与兰文彬会合。1月30日,袁祖铭又派兵攻击刘湘部守城卫队,占领驻渝机关,收缴川军守卫部队枪械,追击已撤退至白市驿等地的兰文彬、鲜英师,将刘湘的主力部队全部逐出了重庆。2月5日,邓锡侯及黔军袁祖铭联合进攻刘湘。2月21日吴佩孚令袁祖铭、赖心辉进攻成都,助杨森回川,结果刘湘、邓锡侯却与杨森秘密联合准备夹击袁祖铭,袁祖铭拒绝川军以协助军饷四十万“礼送黔军出境”,受到川军联合攻击,25日刘湘与袁祖铭冲突,3月4日刘湘与杨森联合,击败袁祖铭。4月30日,袁祖铭部黔军(王天培、李燊等)因与刘湘妥协,决定离川回黔,刘湘每月接济军饷四十万元(先付一百二十万元)。5月与杨森联合驱逐了黔军袁祖铭。
1926年6月,刘湘等派代表到长沙会晤唐生智,要求归附北伐军。7月22日,北京政府任命刘湘为参谋总长,未就任。8月13日,刘湘、刘文辉、赖心辉、刘成勋因吴佩孚更动四川督理、省长,通电反吴,愿意出师北伐。11月27日,广州国民政府任命刘湘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军长、川康绥抚委员,12月8日刘湘宣布就任,17日通电申明以往因应川事经过,及今后效忠国民革命之决心,第二十一军所部第一师师长唐式遵、第二师师长许绍宗、第三师师长王陵基、第四师师长罗纬、第五师师长王瓒绪、第六师师长潘文华、第七师师长蓝文彬、第一混成旅旅长杨国祯、炮工兵司令张邦本。12月27日,国民党左右两派发生冲突,刘湘下令戒严,解散右派(西山会议派)之省市党部。
1927年2月17日,被南昌特任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镇压共**和国民党左派。3月31日,刘湘、王陵基、蓝文彬武力解散重庆工农商学兵、反英大同盟召开之市民大会,封闭省党部、农民协会、总工会,解散工人纠察队。4月6日,被武汉中央****指定为四川政务委员会委员。4月9日,刘湘、刘文辉、邓锡侯、杨森等通电**,随即与赖心辉、刘文辉合力围攻刘伯承领导的泸州起义军。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武汉中政会通过免刘湘、赖心辉职,29日,刘湘、刘文辉、邓锡侯、杨森、刘成勋、赖心辉、田颂尧通电拥护南京国民政府,5月10日,武汉政府免第二十一军军长刘湘职,蒋介石则任命他为第五路总指挥。6月1日,刘湘就任第五路军总指挥,以杨森为前敌总指挥,向武汉进攻,被唐生智等击退,刘湘军唐式遵师趁杨森出兵湖北进驻夔、万,潘文华师、张邦本部进驻江北。7月6日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9月17日再次推为军事委员会委员。11月刘湘将部队缩编为七师(师下直辖三个团)又一混成旅及若干特科部队,其中原川军第二师旅长李宗昉、团长孙为武因不满刘湘缩编部队所部,出永川投靠李家钰。12月17日,第二十八军第十二师长罗泽洲联合江津合江之第二十二军赖心辉等进攻重庆,刘湘败之于江北。12月20日,国民政府重行编定各路军总指挥名称,第六路总指挥为刘湘,18日就职,指挥第二十、二十一两军。
1928年2月5日,国府电刘文辉、田颂尧、邓锡侯、刘湘等,和衷共济,速组省府,以期消灭杨(森)赖(心辉),奠定川局。5月17日,刘湘(许绍宗旅)、郭汝栋合攻杨森,将其战败,22日杨森退出万县,刘湘坐收渔人之利得杨森部范绍增师。7月4日邓锡侯助杨森反攻,迫重庆,重占万县。8月15日第二十一军第五师向成杰部(川军)被鲁涤平、何键缴械(李宗仁命令)。8月22日,刘湘为分化反对自己的保定系,在政治上争取主动,讨好蒋介石,通电辞第六路总指挥之职,同时将所部军队,照中央之方针实行裁兵,9月3日通电宣布将原有部队七个师、一个旅、两个司令缩编为三个师(注6)。9月21日,四川各军首领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会于资中,磋商川事,推定刘湘为四川军务善后督办,刘文辉为省**,邓、田为省府委员,邓兼财政厅长,田兼民政厅长,联名请南京政府予以任命,南京并未据此发表。10月31日中政会通过组织四川省政府,任刘文辉、刘湘等十三人为委员,并任命刘湘为四川裁兵委员会委员长,11月7日任川康裁编军队委员会委员长,但中央新的任命中邓、田均为闲职,激起了邓锡侯的不满,暗中支持黄隐、李家钰、陈书农、罗泽洲、杨森、刘存厚、赖心辉、郭汝栋、四部联合成立“国民革命军同盟各军军事委员会”,简称“八部同盟”,推杨森为**,发动了下川东之战,刘湘急忙派王陵基赴万拉拢杨森,但刘、杨二人积怨已深,未成功。12月21日,杨森、赖心辉、李家钰、罗泽洲等,再度进攻重庆,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助刘湘,刘湘决定先将罗泽洲部击溃,以王缵绪第二师、王陵基第三师为主攻部队,30日刘湘于江北击退罗泽洲等同盟军。
1929年1月5日,刘湘败“同盟军”杨森,占万县,杨部旋退营山、遂安,15日国府明令免去杨森本兼各职,听候查办,并命刘文辉、刘湘、邓锡侯、田颂尧处理四川善后,此役刘湘大获全胜,得下川东二十余县,收编杨森军三万余众,将范绍增师正式划入二十一军建制。1月23日,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共商善后,拟打破防区制。2月赖心辉返川入江津,再次为刘湘击溃,所部第二师范子英部为刘湘收编为独立第二旅。3月23日蒋介石电四川刘湘进军湖北,26日蒋桂战争爆发,29日刘湘通电讨伐桂系,派唐式遵师进向宜昌,讨伐武汉的桂军。4月18日杨森等同盟军又对刘湘、刘文辉开战,刘湘再次击败杨森。4月26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七路总指挥。5月19日,刘湘、刘文辉与同盟军李家钰等战事又起,6月8日刘湘击败同盟军李家钰等。10月10日宋哲元领西北军反蒋,29日刘湘电南京,表示服从中央,响应讨逆,谓“当激励官兵,奋志驰驱,仰副肃清叛逆之意”。12月24日邓锡侯、田颂尧、杨森等再度进攻刘湘,被刘湘击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9日川康整军会议匆匆闭幕,10日刘湘通电请缨,13日再次通电,主张全国总动员,与日本拼死一决。7月25日刘湘令直辖各军、师长,于三日内驰返原防,遵令整军。8月7日刘湘到南京,出席了国防会议,慷慨陈词近两小时:“抗战,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会后,共**的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亲临刘湘寓所访问,赞誉他积极抗战的决心。 [1] [6]
8月20日任第二路预备军司令长官,辖九个军,26日发表《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四川军民为抗战作巨大牺牲:“全国抗战已经发动时期,四川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川军各将领纷纷请缨抗战。8月29日川康各军整编完竣。9月1日刘湘率部出川抗战。10月26日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作战地境为江苏的太湖以西和浙北、皖南部分地区。省政府秘书长邓汉祥等人,劝多病的刘湘不必亲征,留在四川。刘湘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
1937年11月9日,刘湘自成都飞抵汉口,11日到南京,14日中央改调川军刘湘部分自汉口、河南东开。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移驻重庆办公,刘湘立即发电“谨率七千万人,翘首欢迎”。22日刘湘乘船到南京,下令所部各军、师堵击在浙江金山卫登陆、正向浙江境内侵犯的日军,重点保持于广德、泗安方面。11月23日,刘湘胃病突然复发,大口吐血,在昏迷中被护送至芜湖医院,28日送汉口万国医院就医,经抢救苏醒。12月3日,川军编为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刘湘兼,副总司令唐式遵)和第二十二集团军。12月13日南京沦陷,第七战区所辖地境被敌占领,该战区实际上已不复存在。12月30日,蒋介石训令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由唐式遵接任,刘湘专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 [7]
1938年1月20日,刘湘在汉口去世。死前他留有遗嘱,语不及私,全是激勉川军将士的话:“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刘湘这一遗嘱,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前线川军每天升旗时,官兵必同声诵读一遍,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