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明朝迷雾之前期风云 > 第十七章 第五章 今儿新鲜事情多

第十七章 第五章 今儿新鲜事情多 (第2/2页)

应该大家还记得,前面曾和大家说过,内阁固然手握“票拟”之权,但毕竟只是草稿;宦官集团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拥有的“批红”大权才是如假包换的行货,他们抓住的可是皇帝手中的御批红笔,代天签批!

大家可能会问了,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非要找低贱的宦官?还得先教他们识字,官僚队伍中饱读诗书的士人不是一抓一大把吗?

这个提问恰恰问到了关键的点儿上,其关键之处很可能正是在“低贱”两字上面,这又从何说起呢?

我在前面和大家提过,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之后,皇帝固然可以朝纲独断,却分身乏术。万般无奈之下,朱棣只能设立内阁,让个别品级较低、易于控制的大臣参与决策。

尽管如此,这仍然是明太祖以后官僚系统的一次较大的权力扩张。而且,内阁大学士日夜在皇宫内值守,这不正是官僚系统伸进紫禁大内的一只手吗?这是历朝历代从未出现过的事情。

因此,如何制约官僚系统权力的扩张成了皇帝的新课题。谁能制约庞大的官僚集团呢?君主很自然地想到了身边对自己俯首帖耳的宦官。

授权司礼监太监代为批红,与其说是皇帝让他们代替自己处理国政,还不如说是在利用宦官势力牵制内阁。而内阁呢,作为为皇权和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权力中介,也弥补了由于罢相而带来的行政系统效能下降这一缺陷。

此时的内阁与司礼监已然成了皇帝的心目中巩固统治的两翼,既相互制约,又互为补充。

不过,在明成祖授意宦官插手朝政之后,朱瞻基又给宦官干政大开方便之门,给此后的宦官专权乱政埋下了祸根。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个问题,真不得不佩服朱元璋当年的先见之明。

不管怎样,目前宣德皇帝对内阁和司礼监这两驾马车的驾驭可谓得心应手,所以他才能在繁忙的政务中抽出身来,尽情享受生活。同时,也能推动国家向前继续发展,从而在他和他父亲统治时期出现了明朝并不多见的太平盛世“仁宣之治”。

可惜好景不长,宣德十年(1435)正月初三,年仅三十七岁的朱瞻基突然病逝。“仁宣之治”也随之戛然而止,这个盛世局面存在的时间还不到十一年,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在几代人励精图治所留下的一个大好局面下,其后继者即使不能将国家继续往前推进,至少也能以此为基础稳住大局吧?

大大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仅仅十多年之后,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正统皇帝朱祁镇亲征蒙古瓦剌,不仅五十万明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就连皇帝也成了俘虏。

瓦剌乘机长驱直入,剑指京师北京。

这时,国中无主,精锐尽失,北京还能守得住吗?朝野上下一片恐慌,遂有退守南京之声。那么,明朝到底是守是退?

当然,可能大家此时更关心的是,明朝这时的盛衰转换也太突然了,令人始料未及、大跌眼镜,其原因究竟何在?

关于这些方面,将在下一部作品中与大家一起分享。

感谢读者朋友们这段时间来对本书的支持与指导,第二部作品在脱稿并作整体修改后争取尽快与大家见面,热切期盼您们的继续关注。

再会了,我亲爱的朋友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