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问题是没兵 (第2/2页)
而在给杨文的信中,朱棣却百般诋毁。
不仅如此,他还玩了个小花招,故意将两人的信对调,这下有好戏看了!两人都收到了叛军之首写给对方的信,大惊失色,立刻上报朝廷。
这么机密的事情会有人错装了信封?谁会信呢。
朝廷却偏偏怀疑吴高,两军已在前线交战,阵前指挥如果真是奸细,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况且,吴高和已故湘王还有这一层关系。
军情十万火急,是容不得半点差错的,是否宁信其有呢?结果,吴高倒霉了,被撤职查办。
留下的杨文本就有勇无谋,经此一事,惊魂未定,为保禄位而惶惶不可终日,始终未能组织起对永平的有效攻击。
不费一兵一卒,一封书信就将看似复杂的局面给解了。
后方既已扫平,该回师全力抵御大敌了吧,可燕王偏偏统军继续向北,直驱塞外而去。
本来,出援永平已是险招,现在却跑更远了。
诺大的北平有如空城一座,随时有可能被朝廷大军一举吞并。直到此时,还是置北平不顾,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不过,等到军队抵达大宁后,这个问题已不需要回答了。将士们的心里都明白了,他们的殿下是为见自己的弟弟宁王而来的。
这都什么时候了,怎么还有这份心情看望自己的弟弟?
其实,这宁王可不是一般的藩王可比。那他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竟能吸引燕王在如此紧急关头,还仍然不远千里地跑来和他相会呢?
他的军队!一个几乎能左右战局的阵容豪华的私人集团化武装。
前面和大家提过,宁王“带兵八万,革车六千”,当时最具冲击力的蒙古骑兵集团朵颜三卫也隶属于他,总兵力以十数万计。
分量足够了吧!难怪燕王甘愿冒着丢失大本营的风险也要来此了。现今,他最大的问题是没兵,如果真能和宁王联手,那兵就不是问题了。
但宁王自有他自己的盘算,又怎会受燕王的拉拢呢?
当然,如果没有几成把握,他朱棣也不会弃城不顾,冒如此大的风险的。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这位十七弟现在的处境也不好。
树大招风,这么大的集团军能不受到朝廷的格外“关照”?
所以,那边燕王一起兵,这边朝廷就担心他与燕王联手,即刻诏命宁王回京。在圣旨面前,宁王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