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六亲不认 (第2/2页)
更要命的是,朝廷的边军也得听诸王节制。当然,这是朱元璋以皇子取代功臣的应有之义。
可是,强枝弱干的局面也就此形成。
朱元璋他老人家两眼还睁着的时候,自然没有哪个傻到要动刀动枪的;但是,当他哪天撒手西归了,当然也没有哪个皇子会傻到不知道自己的军事实力有多强的了。
正因如此,在得知被册立的那一刻起,朱允炆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不过,庆幸的是,他有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爷爷,天下似乎还没有他老人家摆不平的事。既然这样,逮住时机就赶紧把这烫手的山芋抛过去了。
这天,明太祖对朱允炆说:“诸王御边,胡虏不敢南犯,将来你可安心治国。”
朱允炆眼珠一转,顺着话题答道:“蒙元势力有王叔抵御,我们当然没有边患之忧了。”接着他话锋一转,说:“但如果是王叔有不轨行为,那谁来抵御呢?”
他满眼期待地注视着深受自己崇拜的爷爷,相信眼前这位睿智的老人一定能把自己从恐惧的深渊之中拯救出来。
可是,他爷爷稍为沉默了一下,竟说:“那依你看,应该怎么办呢?”
怎么球又被踢了回来?
既然爷爷和他打太极,也只能顺势跟着推拉两下了。
“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可,则削其地;仍不奏效,则废其爵;如若仍然毫无效果,就只能诉诸武力了。”
朱元璋听罢,点头表示赞同。
奇哉,这位处事果断的开国雄主,怎么在这个问题上竟如此含糊?
他一生辛劳,为剔除威胁子孙帝位的因素,不惜背负杀戮功臣的历史骂名。而现在,只十五六岁的皇太孙面临如此棘手的难题,他怎么就不拉上一把?不是说老人家最疼爱自己的孙子么?
其实,这位君临天下的老人苦在心里口难开啊!
将开国功臣一锅端的是他;令皇子统兵守边的也是他;造成这种强枝弱干局面的当然是他。
不过,他并不担心。自己布的局,岂有自困之理?控局的妙法当然自在局中。
他一直培养的太子朱标就是关键。
尽管太子仁柔,但政务练达;尽管太子手无雄兵,但在诸皇子中威信至高,一呼百应,实是藏兵于诸弟之手。
可上天为什么偏和这位已到垂暮之年的国君开这样的玩笑?三十七、八岁的太子说没就没了,局中的关键竟然掉链!
当然,太祖心里清楚,这绝对不是掉链子的时候。所以,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必须补救。
功臣挡路,杀功臣,继续杀!
藩王挡路,杀……哎,这不能杀,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啊!那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