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抗日峰火之铁血川军团 > 第145章 武装押运(六)

第145章 武装押运(六) (第2/2页)

第二天清晨,天色微亮,杨峰带着众人来到一处合适的地方,准备安葬那些牺牲的战友以及战马。刚一开始,有几个战士看着死去的战马,想着能吃马肉补充下体力,便嘀咕了几句,哪成想这差点招来骑兵连士兵的一顿胖揍。

在骑兵们心里,这些战马可不仅仅是坐骑呀,那是如同兄弟一般的亲密伙伴,它们的牺牲本就让骑兵们心里悲痛万分,现在居然有人想着吃它们的肉,这怎能不让骑兵们愤怒呢?

杨峰十分理解骑兵们的感受,脸色变得格外沉重,语气严肃地说道:“对,这些战马就相当于咱们的战友,以后只要是牺牲的战马,一定要以对待战友的方式来对待。”

士兵们听了这话,顿时都沉默了下来,先前那几个起了吃马肉念头的士兵,满脸羞愧,对着这些新垒起的坟墓深深地鞠了一躬,诚恳地说道:“我们错了。”

保安团的士兵以及车夫们看着眼前这一幕,心里也十分难过。这一路上,大家相处得极为融洽,可仅仅两天的时间,就有人和他们阴阳相隔了,想到这儿,有的人忍不住落下泪来。

杨峰见状,无奈地叹了口气,随后提高音量,大声喊道:“出发!”那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众人便收拾好心情,继续踏上前行的道路。

剩下的路途倒是风平浪静,没再发生什么意外情况,队伍一路平安地抵达了合江县。合江县的林县长早早就接到了梁辉祖先前派回来的士兵报告,知晓了情况,当下便带着人前来迎接这支凯旋归来的队伍。

杨峰翻身下马,动作利落,主动上前先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林县长神色严肃,快步走上前,紧紧握住杨峰的手,言辞恳切地说道:“杨团长,事情我都已经清楚了,这次多亏了你们不辞辛劳,顺利地把物资和钱款送到了前线呀。我已经收到了省府的嘉奖,你们所做出的巨大牺牲我们都看在眼里,铭记于心。快请移步到县府好好休息休息,我已经吩咐人准备好了饭菜,放心吧,肯定不会亏待你们的。”杨峰听了,也没过多客气,便跟着林县长一同来到了县府。

士兵们则被安排去了小学操场就餐,待吃完饭之后,林县长果然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不仅送了川军团一大批盐,还拿出一万大洋,另外还有一些布匹以及做好的布鞋,杨峰见此,也就欣然照单全收了。毕竟这一次行动自己的部队也牺牲了不少战士,虽说为国征战再所难免,可也不能让他们的家庭流血又流泪。

到了分手的时候,梁辉祖又以私人名义送了川军团20头猪和30只羊当作礼物,毕竟眼瞅着马上就要过年了。杨峰赶忙表示了感谢,心里想着,这梁辉祖虽说有时候还是显得有些懦弱,但本质上确实是个好人呐。

队伍半路上又歇息了一晚,第二天便顺利赶回了部队驻地。而县政府的工作人员领着几个警察回去向郑县长汇报情况了,他们一路上都对杨峰感激不已,毕竟杨峰对他们颇为照顾,能让他们平安回来,这几个人心里满是感激,回去后便赶忙找郑县长汇报这一路的经力去了。

第二天上午8点多钟,军营外就传来了热闹的敲锣打鼓之声。郑县长带着县里众多的乡绅和百姓,热热闹闹地来到了军营。杨峰心里明白郑县长此番前来的用意,便早早安排士兵们穿上崭新的军装,准备隆重接待。

郑县长一见到杨峰,立刻满脸笑容地快步上前,紧紧握住杨峰的手,还不停地来回摇晃着,声音洪亮地说道:“杨团长啊,这次你们得胜归来,那可太了不起了!不仅圆满完成了省府交代的任务,还击毙了那么多的鬼子,我代表全县的百姓,向你们表达深深的感谢,川军团真不愧是国之栋梁啊!”

说着,郑县长一挥手,只见县里的两位耄耋老人,神情庄重地捧着代表着清官美誉的万民伞,还有一双靴子,缓缓走了过来。杨峰见状,一时有些哭笑不得,心里想着这都是哪跟哪呀,不过也不好多说什么。

紧接着,又有两个老头抬着一面锦旗,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了过来。锦旗上“铁血川军团”几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杨峰赶忙上前,恭敬地接过锦旗,他深知这可是百姓们给予的至高无上的荣誉,心里满是感动,暗暗发誓定要带着川军团继续奋勇杀敌,不辜负百姓们的这份心意。

郑县长接着提高音量,大声说道:“当然了,对于川军团这次付出的如此巨大牺牲,本县深感痛心与惋惜啊,所以特地准备了劳军物资,送来劳军款1万元,还有肥猪50头,羊100只,粮食2万斤,肥鸡200只呢。”杨峰一听,赶忙示意士兵们热烈鼓掌欢迎,心里明白这些东西数量着实不少,对部队来说可是帮了大忙了。

杨峰热情地挽留郑县长以及一众乡绅留下来吃饭,可郑县长却摆了摆手,笑着拒绝道:“毕竟部队里物资粮食都挺紧张的,本县就不在这儿吃了,可不能给部队添麻烦呀。”

杨峰暗自觉得这个郑县长虽然行事风格有些浮夸,但为人还算不错,于是便十分热情地将郑县长一行人送到了营门口,诚恳地说道:“郑县长,以后要是有什么事儿,您尽管明说。放心,只要是我川军团力所能及的,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郑县长听了这话,顿时大喜过望,赶忙和杨峰再次握了握手,这才带着一帮人离开了军营。

郑县长这么做当然是有深意的,果不其然,过了没几天,郑县长慰问当地驻军的事迹就登上了报纸,那形象别提多光辉了,想必这也是他想要的效果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