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梦境互联 > 第20章 心理学郊应

第20章 心理学郊应 (第2/2页)

这个全球性成千上万人都对同一件事持有错误记忆的现象迅速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而曼德拉效应一词也开始逐渐被人们所熟知。随着这件事引发的关注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纷纷爆出各种各样的曼德拉效应。仔细看这张图片,你印象中的蒙娜丽莎是如何微笑的呢?是左边还是右边?是不是觉得右边笑的有点奇怪,可真实的画像就是右边。再比如我们每个人都听过的一首歌《爱我中华》,大部分人记忆中的开头应该是“56个民族,56枝花”,但真实的歌词却是“56个星座,56枝花”。关于这种奇怪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皮卡丘尾巴的颜色,憨豆先生是否还活着,“叮当猫”的“当”到底有没有口字旁等等。到底是记忆欺骗了我们,还是真实的历史被人为地篡改过呢?这背后的真相让人细思极恐。

第四,破窗效应。你能想象一栋只有少许破窗的建筑,在久久没有得到维修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没错,这座建筑会很快被破坏者盯上,可能是流浪汉,也可能是不知名的小混混,他们会破坏、砸碎更多的窗户,这就是有名的破窗效应。不好的事情如果不及时止损,很容易会发展出更惨痛的结果。

这种效应无论放在哪里都是适用的。一条从一开始就没有人清理的人行道,最终会被视若无睹的人们理所当然地当成垃圾场。而此效应也同样适用于感情生活,一旦你遇到家暴和出轨这些破事,如果一直都选择原谅对方,那么事情并不会变得更好,而是会一次又一次地变本加厉,重蹈覆辙,最终会发展到无法收场。所以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关系出现破裂的时候就及时止损。

第五,晕轮效应。最初是由美国着名心理学家桑戴克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指的是你在认识一个人的时候,会根据对这个人的第一印象推论出他的其他品质,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见面就给人贴标签。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为“爱屋及乌”“一俊遮百丑” 。在爱情里,晕轮效应又俗称“情人眼里出西施”。但你可千万别以为这是好事情,因为如此以偏概全的想法往往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甚至于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比如俄国大作家普希金在一次舞会上就对妻子娜塔莉亚一见钟情,随后迅速结婚,误以为对方一切都完美,可万万没想到,娜塔莉亚的人品与个性其实并不像她的外貌一样美好。她不仅对诗歌毫无兴趣,而且还喜欢出席纸醉金迷的豪华舞会,并到处玩乐。这害得普希金冲昏了头脑,居然在与情敌的决斗中不幸丧命。而这一切悲剧的发生,都和晕轮效应脱不了干系。

第六,黑暗效应。千万不要试图在白天表白,因为多伦多大学的科学家曾做过一组实验,他们将参试者随机分成两组,并放映同一段假想广告片,唯一不同的是,一组在灯光较强的房间,而另一组则在灯光较暗的房间。当观看影片结束后,大部分处于强光房间的参试者认为广告片中的主人公极具攻击性,而暗光房间中的则不这么认为。

在这项实验的基础上,科学家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黑暗效应。用同样的道理来说,和心上人约会选在光线较暗的场所,双方都很容易减少戒备而产生安全感,两人之间也会增加在一起的可能性。不知屏幕前即将表白的你用心记住了没有?

第七,富兰克林效应。如何才能和一个难搞的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呢?很简单,找他帮个忙就行了。

举个例子,富兰克林是美国18世纪一位非常优秀且出名的政治家,然而宾夕法尼亚州立法院的一位议员却对富兰克林有着非常大的成见,并且还是个十分难缠的人物。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州级议员的富兰克林想要得到这位国会议员的认同,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几乎没人认为富兰克林会成功,但他却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去卑躬屈膝地讨好那位议员,而是写了一封信,表示想要借这位议员私人收藏的绝版图书看两天。让人不敢置信的是,那位议员竟然真的答应了,还在之后的国会会议中主动找到富兰克林进行交流。

事后,富兰克林把这件事做了个总结,相比起被你帮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反而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这就是着名的富兰克林效应。所以送礼求人办事往往徒劳无功,但是麻烦别人帮个举手之劳的小忙,反而能够快速建立信任,甚至会出乎意料地打破僵局,让对方甘愿进一步帮你的大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