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梦境互联 > 第14章 宇宙拥有意识?星系网络与人类大脑惊人相似

第14章 宇宙拥有意识?星系网络与人类大脑惊人相似 (第2/2页)

而在东方哲学的隐喻中,意识更像是一座城市周围的城墙,这座城中暗藏着我们无法彻底了解的世界,意识在城墙之外徘徊试图进入其中。外部的观察者只能通过隐约的见证来推测城市内部的样貌,使用类似的概念来形容它,比如高楼大厦、深坑、古迹或是河流山脉的结合,城门永远紧闭,只留下溜出来的目击者提供描述。这些不同的隐喻体现了东西方哲学对意识的不同诠释,西方哲学偏向探求内部的主观世界,而东方哲学则偏向对外的宏大意识,认为整个世界皆为意识所包容。

在科学视角下,意识作为大脑的产物从物理学到神经科学的案例中得到支持,我们或许是宇宙尝试理解自身的一部分。若如此,我们如同细胞膜成为宇宙在自身内发现自我的媒介。然而哲学家们对此持保留意见,认为意识不仅是对宇宙的探索,同时也在拼凑我们认为的宇宙。

对于许多有科学背景的人而言,科学提供的答案是真理,而将科学视为主观观点的想法往往难以理解。大部分人可能认同科学结论并拒绝科学的观点为反制,但哲学家们认为这其中的科学真理带有一定的偏见,甚至认为有些科学观念本身可能是有偏见的。

在现实系统中,我们可以辨识某些现象的存在,但无法完全证明或理解它们,意识便是一个例子。尽管我们承认有意识的存在,但对其严谨的定义和证实始终充满挑战。

在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冯诺伊曼诠释和量子引力研究中的相似假设中,观察者对物理现实的觉察会迫使宇宙更新其波函数。根据多世界解释的提出者a feliter的观点,唯一真实的波函数即是宇宙波函数,因为当一个电子从所有引力、电磁和纠缠效应中隔离出来时,被其构建的波函数如同独立宇宙的缩影,因此最接近现实的波函数便是宇宙波函数。

每当我们观察物质世界中的某个事物时,都会引发宇宙更新其波函数,这被称为波函数坍缩,旧的波函数终结,新的波函数被更新。这种更新源于量子力学无法预测受自由意志和思想驱动的行为。举例来说,当我们想到一个苹果或橙子时,我们的大脑产生独特的电磁信号,这些信号在宇宙中引起粒子变化,由于宇宙波函数未预见我们的思维活动,它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调整。

这一现象表明有意识的个体及其选择在相互关联的网络中起作用,影响他人及宇宙中意识的整体状态,相互关联性唤起了人们对宇宙的敬畏和惊叹之情,这表明我们都是比个人生活或集体经验更宏大、更复杂的事物的一部分。

就在你观察某物之前,更新后的波函数聚焦于与你所观察事物相关的概率。例如,如果你观察一个粒子撞击探测器的位置并预期它会撞击某个点,新的波函数就会集中于该预期区域内所有可能的位置,而该区域外的概率为零。在观察之后,随着波函数的演化,概率分布会变化,直到下一次测量。这个问题在物理学中被称为测量问题,它一直是物理学家争论的话题。

关于意识在量子力学中是否起作用,不同观点和相关实验表明意识可能在宇宙的运作中发挥根本性作用。许多物理学家包括提出黑洞概念的约翰·惠勒都认为量子力学表明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信息而非物质构成的宇宙中,这一观点源于他将逻辑和信息作为物理理论基础的理念。我们甚至可以将宇宙描述为与人类思维相互作用的整体。

因此,如果我们认为现实是由信息构成的,那么信息的本质是什么?信息越来越被视为一种独特的物理量,格雷格里·贝特森将其描述为“产生差异的差异”,与质量和能量不同,信息没有固定的时间和空间位置,也不依赖于其他概念。

数字哲学的先驱爱德华·弗雷德金提出,若要探究某物的构成,唯一无需借助其他事物来回答的问题就是信息本身。信息常以基本单位比特来描述,一个比特代表一种状态,例如空或满,对应零或一。在计算机中,这些比特经过算法处理后形成信息,因此信息是通过符号如代码或语言传递的意义。例如零和一的特定排列可以构成c++等编程语言中的指令,特别是字母组合成的词、句子和段落也表达了意义。简而言之,信息是通过符号传递的意义。

那么意义究竟是什么?意义没有确切的定义,因为它与意识密切相关,而意识的定义也很难明确。然而我们知道意识的存在并可观察到其作用。例如,你的意识正在理解这段文字并在思考其内涵,如果有一千人观看此内容,每个人的解读都会略有不同,产生一千种不同的视角。

意识的一个功能便是赋予世界意义,我们可以将世界视为符号系统,通过比较事物来理解其相似之处和组合方式,从而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因此,信息或意义是由这些相似元素间的关系所产生。或许量子论中的观点“万物皆为信息”是正确的,信息可能就是通过符号传达的意义,它需要意识来解读。你从这些文字中获取的意义不是屏幕上的像素,而是你眼睛接收到的光线在脑海中转化的产物,而每个人的解读都独一无二。

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以信息为基础的宇宙中,那么宇宙可能需要有意识的存在来承担或实现物理世界中复杂的数学意义。继续说,牛顿经典力学描述的物质观被认为是一种错觉,物质不再是生命的基础,而是参与各种演化过程的连续体的一部分,与量子场相连接。

由于宇宙中的一切最终都源于量子事件,人们认为宇宙是由更宏大的意识场所支配的,为新的理论和实验奠定了基础。通过对量子思维和量子现实的探索,理解意识可能需要研究更高层次的状态,帮助我们将思想、心灵和情感连接到宇宙存在的深奥和奇迹中,从而领略生命和宇宙领域中的深刻现实与壮丽。

意识构成了新理论和实验的基础,量子思维的研究推动了这一探索。生命体不再被视为单纯的化学反应器,而是作为能量网络的一部分存在,它将我们从独立的细胞引向宇宙的统一结构。因此,我们的意识不仅仅属于自身,而是嵌入在一个更广阔的宇宙网络中,连接着无穷的能量与智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