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工科生的华娱 > 第五十一章 论文投递

第五十一章 论文投递 (第2/2页)

而且由于从事校级科研主管工作,眼界自然不会仅仅局限在一个成果,一个院系。思路打开,总得合纵连横下盘大棋,不然真对不起这么好的成果。

因此,丁教授给予的肯定也是非常直接的,他甚至产生了借此大干一场的想法。

短短的内部报告会只持续了一个小时便干脆利落地结束了,后续各位领导自然会向上汇报,而且估计级别不低。

然后,听领导安排就行了,反正没王旭什么事了。后续研究,王旭肯定还会跟进一些,毕竟制备方法还没拿出来呢。但王旭也不会太过关注这个了,他依旧狗熊掰棒子,留下玉米地给其他人去捡好了。

论文其实张学长已经在写了,内容不复杂,数据也很完备,图片也都在,中文版倒是很快就能写完。

之后就是翻译,这时候,张学长的英文水平就要面临考验了。不过,好歹是博士生,天天得刷英文论文的主,写这么一篇,估计问题不大。

而且段教授留过学,英文论文不说信手拈来,绝对算得上驾轻就熟,指导学生在格式上进行一些调整,发表应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如此看来,估计一周之内,论文就能投递了。

哦,对了,这会儿的论文可是真正意义上的投递,写成信,然后走邮政航空快运挂号信去编辑部。

因为这会儿,连电子邮件还没商业化呢,更别说各大杂志社开通网络投稿通道了。

1986年的时候,帝都华科院高物所的吴为民教授就向位于瑞士日内瓦西欧核子中心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伯格发送过一封电子邮件。

不过那会儿的电子邮件走的是专用的微波链路,从卫星直接传过去的,那边也是直接卫星接收的。和后来的互联网电子邮件在路由上有所区别,所以这封邮件是否是第一一直存在争执。

真正的第一封互联网电子邮件应该是1987年9月,德国的措恩教授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起草并发出的,共同署名的还有王运丰教授。

结果邮件写出来后发送失败,整个研究所又重新调试了好几天,邮件才发送成功。这会儿,那位措恩教授已经跑去旅游了,还是在澳门得到了邮件发送成功的消息,然后在澳门开的记者发布会。

这电子邮件的速度,还没航空信快呢。

不过,这封电子邮件是走的教育网(cERNEt)通过卫星和欧洲教育网进行的连接,然后路由至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这就和现在所说的电子邮件在概念上已经是一个东西了。

——

以下免费。

(科普:措恩教授其实是一个挺值得记住的人,虽然有点好名,喜欢出风头。但他对华很友好,也是很真诚的一个计算机科学家。他可以说为华夏打开了第一扇互联网的大门,这封电子邮件用到的很多设备都是他自己到处募捐弄来的。)

(第一次上架一本书,心里莫名好紧张。

结果弄得今天写作状态全无,坐在电脑面前,大脑一片空白,最后还是靠写上架感言才稳下心来。

这换个行业,把以前的那种从容简直丢失殆尽,丢人哪,这么大岁数了,居然还像孩子考试一样。

先更新一章,混个首订,今天我尽量多写点儿,争取个爆更啥的。

不过夜里就别等了,都早点睡吧,别和作者一样,钱没挣着,落一身病。

吃酒争取明晚七点更新多点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