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 集阴谋败露 (第2/2页)
小国国王却故意刁难,说道:“哼,你们大启朝先是抓了我朝的‘友人’李尚书,现在又说什么误会,谈什么和平,莫不是觉得我这小国好欺负?”
陈大人早有准备,他微微一笑,说道:“陛下此言差矣,那李尚书乃是我朝的叛徒,他妄图勾结外敌,损害两国百姓的利益,我朝陛下英明,将其绳之以法,正是为了两国日后能有真正的和平相处啊。如今我朝诚意满满,希望陛下也能以大局为重,莫要因一时意气,让两国陷入战火之中,受苦的终究是百姓呀。”
小国国王被陈大人说得一时语塞,但又不甘心就此罢休,便又开始顾左右而言他,扯起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试图扰乱陈大人的思绪。
陈大人在这异国王宫之中,可谓是步步维艰,既要应对国王的刁难,又要巧妙地收集有用的情报,好在他经验丰富,总能巧妙地化解危机,将谈话往对大启朝有利的方向引导。
后宫的助力
柳婉清在宫中也没闲着,她深知此次谈判的重要性,便利用自己在后宫的人脉,收集了不少以往与边疆小国往来的资料,又从中挑选出一些可能有用的信息,让人悄悄送去给皇帝。
皇帝看着柳婉清送来的资料,心中满是感动,他知道,柳婉清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分忧,为这大启朝的江山社稷着想。
柳婉清还召集了后宫中一些擅长刺绣、纺织的宫女,一起赶制了许多带有大启朝特色的精美织物,让使者带去边疆小国,作为礼物送给小国的王公贵族们,希望能借此缓和一下双方紧张的关系,也展现大启朝的友好与大度。
谈判陷入僵局
然而,尽管陈大人使出浑身解数,边疆小国却依旧不肯松口,他们仗着背后有神秘势力支持,对大启朝提出了诸多无理的要求,比如割让边境的几座城池,增加每年的朝贡数量等等。
陈大人自然不可能答应这些要求,他严词拒绝道:“陛下,这些要求实在是太过荒唐,我大启朝向来以和为贵,但也绝不是任人宰割之辈,若是贵国执意如此,那恐怕这谈判也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
小国国王见陈大人态度强硬,也恼羞成怒,说道:“哼,那便走着瞧,我倒要看看,你们大启朝能奈我何!”
谈判就此陷入僵局,陈大人深知再留下去也无益,便带着随从离开了王宫,准备返回大启朝复命。
局势愈发紧张
陈大人返程的消息传到大启朝后,皇帝明白,战争或许已经不可避免了。他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出兵之事,开始紧锣密鼓地调兵遣将,筹备粮草兵器。
边疆小国那边也得到了消息,他们加紧了军事部署,与背后支持的神秘势力勾结得更紧密了,不断有物资和兵力往边境线汇聚,一时间,原本就紧张的边疆局势变得一触即发。
柳婉清看着宫中忙碌的景象,心中担忧不已,她知道,一旦开战,将会有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她暗暗祈祷,希望这场战争能够尽快结束,大启朝能够再次恢复往日的安宁。
各方的准备
大启朝这边,各位将军纷纷回到自己的驻地,整顿军队,训练士兵,士气高昂。士兵们也都明白,此次出征是为了保卫家国,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而在民间,百姓们虽然忧心忡忡,但也纷纷响应朝廷的号召,主动捐献粮食、钱财,为战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些医者也自发组成队伍,准备跟随军队前往边疆,救治伤员。
边疆小国那边,同样在做着最后的准备,他们在边境修筑了更多的防御工事,还训练了一批死士,妄图在战争初期给大启朝一个下马威。
大战前夕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战的气息越来越浓烈。大启朝的军队已经在边境集结完毕,整齐的营帐绵延数里,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战火纷飞。
皇帝亲自来到前线,鼓舞士气,他站在高台之上,对着下方的将士们大声说道:“将士们,如今边疆有敌来犯,妄图践踏我大启朝的山河,伤害我大启朝的百姓,你们,是我大启朝的脊梁,是守护家国的英雄!朕相信,你们定能英勇作战,击退敌军,凯旋而归!”
将士们齐声高呼:“陛下放心,吾等愿为大启朝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声音震天动地,久久回荡在边境的上空。
而在对面的边疆小国阵营中,也同样弥漫着一股紧张又狂热的气氛,他们等待着,等待着那一声开战的号角,准备与大启朝展开一场殊死搏斗。
就在这大战一触即发的前夕,整个大启朝,乃至那边疆小国,都被一种凝重的氛围所笼罩,所有人都知道,这场战争,将决定着无数人的命运,也将影响着这片土地未来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