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村官好当不好当 > 第10章 张玉珍当了孩子王

第10章 张玉珍当了孩子王 (第1/2页)

微看书 www.vkss.cc,最快更新村官好当不好当!

新民进来。新民:“大家说些什么?这么热闹。”

白话佬:“才汪主任说,你这次进省城,吃的最好,睡得最好,还得的钱不少。”

新民:“的确。不过钱再多,也不能当路走。路,还得靠大家去修。只要有钱,就有了爆破物资,就没有迈不过的坎。”

有才:“只要有爆破物资,能挖的我们挖,能刨的我们刨,修通了路,日子就好过了。”

新民:“一个地方的发展仅靠国家政策不行,单凭我们自己也不行。我们要借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积极行动起来,才能过上好日子。”

大家议论纷纷。

白话佬:“看来我们金鸡村阳沟的蔑片,有翻身之日了。”

村部。支村五人,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开会。

新民:“这次,上级决定拆除我们的学校。大家对这拆学校有什么看法?”

张立云站起来,说:“我先发个言,不管怎样,自从解放以后,我们这山上,什么都没有,可学校一直没拆。而这次要拆学校,恐怕老百姓要骂三代祖宗。”

苏权:“我就是在自己这里读书的。那时还为难,也没把学校拆了。”

新民:“大家首先要弄明白,这拆学校根本不是我们支村两委能做主的事。整过乡二十七所小学,撤得只剩五所。我们的孩子要转入三叉河小学去。是教育局什么集中师资优势,让孩子享受城乡同等教育待遇。”

孙昌云:“新民,我就说句不好听的话,这拆学校就是冷俺老百姓的心。五十年代办的学校,几十年,我们什么都不建,一声喊建学校,大家背木材,带饭修学校。拆了修,修了拆,搞了三次,都没要一分钱,不就是让我们的孩子有地方读书吗?”

有才:“这现状在这里,一些两尺长的孩儿,从那崖坡上去读书,一下雨下雪下冰冻,还能去吗?野人都不敢。看来,这是回过头去了,比旧社会都不如了。”

清泉:“我这出门打工,就是吃了没读书的亏。如果多读点书,能写能算,当个科长,一月要多拿几百块钱。”

张立云:“我看还是你王书记找领导去说,看能否保下来。实在保不下来,我们自己都要把这学校撑下去。”

新民:“要是能保,早就保了。我一开完会,就找书记。书记给县教育局长打了电话,回答是全县一盘棋,像我们村这种情况多,不能开绿灯。”

白话佬:“那就叫我们的后代都不读书算了,反正栽田种地也没人了,早点学栽田种地。”

大家议论纷纷,交头接耳。

新民:“这马上要开学了。我呢?也想了一个法子,大家看能不能行得通?咱们村自己请教师,有孩子的自己出钱。”

杨春雄:“这我同意,我宁可多出点钱,我家两个孩子到三叉河去读书,不住那里又不行。住那里,家里就不用管了,生产不搞了,喝风去,喝水去。”

苏权:“就这样,自己请教师。”

新民:“那就这样决定,我们以村打报告,办私立学校,张榜招贤。请人当老师。”

村部墙上张贴一张公告。

告示:根据上级精神,鉴于我村小学只有十一名学生的缘故。教育办已将我校撤销,学生转入三叉河小学就读。为了让本村学生能继续在本地上学,现张榜聘请教师为本村学校教师,有意者可与村支部书记王新民取得联系。招榜时间,截至8月20号。金鸡村村民委员会。

很多村民站在公告前议论。

支持两委、党员、家长代表开会。

新民:“通过张榜十天,今天8月21号,离开学仅9天了,所以办校的事,迫在眉间。现在学生13名,其中下学期2年级5人,3年级8人。下期还扩招1年级5人,共18名学生。如果我们不办学校,这18个小孩就要去别处。大家讨论讨论,决定意见,要早做安排进课本,报教育局备案,办理入学手续。”

杨春雄:“反正我的孩子在本地读书,转别处就不读了。”

“我看就在本村请老师,我们愿意拿钱。”家长纷纷喊话。

“这又有谁愿教呢?”

“能教书的还找不出人来。”

“如果工资太少了,谁又愿搞呢?”

新民:“我建议,我们就在本地请老师,大家就出点粮食,充当报酬。如果18个孩子都在本小学上学,我建议一个学生一期付包谷三百斤做学费,大家看能否承受得了。”

“这都完全可以。有包谷就给包谷,没包谷就按市场价格,折钱也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